-
治肺癰蘆根不可代葦莖
同源一植物蘆根,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蘆葦的地下莖,其地上部位之嫩莖即葦莖。鮮蘆根呈長圓柱形,或扁圓柱形,其節間長短不一,直徑約1~2cm不等,表面黃白色,有光澤,先端尖形似竹筍,綠色或黃綠色。全體有節,節呈環狀,有茅根和殘根。其質輕而韌
2017-03-11 18 -
論《內經》臟腑與時辰配屬
古代的計時,主要是根據太陽之升落、天色的明晦,而將一日分為不同的時段。“時”,指時段,有的是指瞬間現象,有的則較長,且一年四季晝夜的長短不一,故時域不等。“辰”,指十二辰,將一日分為十二等分,各辰時域相等,四季晝夜無別。《內經》認為時辰與
2017-03-11 14 -
手法治療胸椎後關節紊亂症
胸椎後關節紊亂症是指胸椎小關節、肋橫關節、肋椎關節由於扭挫或姿勢不良而導致骨關節關係失衡,以背痛為主要臨床症狀的一類疾病,屬於中醫骨傷科“傷筋”的範疇。患者多有脊柱前屈過久後突然背伸或搬提、舉重、扛抬、拋物過猛、扭轉身軀不協調以及長期從事
2017-03-11 18 -
中醫辨治血管性頭痛
肝鬱氣滯:頭痛或左或右,每遇情志變動即發,易怒脅痛,噁心嘔吐,兩目澀痛,眩暈善忘,舌紅苔白,脈弦。治宜疏肝解鬱,通絡止痛,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郁金、川楝子、決明子、青皮、合歡花、川芎、赤芍、丹參、桃仁、梔子、牡丹皮、白芷。濕熱蘊結:頭
2017-03-11 8 -
蒲蓮益胃飲
組成 黨參5g,法半夏10g,生薑3片,蒲公英10g,甘草6g,黃連3g,紅棗2枚。功能 益氣健脾,降逆和胃,調理氣機。主治 脾胃虛弱,升降失常,寒熱互結于中焦的小兒胃脘痛。用法 每日1劑,飯前服用。方解 方中法半夏、生薑性溫味辛,辛可立
2017-03-11 5 -
溫酒為“百藥之長”
《素問·風論》言“風者百病之長”,王冰注此曰:“長,先也。先百病而有也。”臨證可見寒熱燥濕諸邪每依附於風而侵襲人體,故風為外邪致病的先導。《漢書·食貨志》稱酒為“百藥之長”,可否理解為酒為諸藥發揮作用的先導呢?《冷廬醫話》記載:“同邑鄭拙
2017-03-11 8 -
胃泛酸的防治
泛酸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像飲食過飽,或者甜食、辣食、酸食吃多了,都會出現泛酸的情況。一般只要持續時間不超過5分鐘,屬於基本正常。如果持續時間超過5分鐘,或者幾十分鐘、幾個小時,就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對於患有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食管反
2017-03-11 10 -
中成藥治兒童遺尿
3歲以上小兒睡中小便自遺,不能控制,醒後方知,白天能控制排尿,稱為遺尿症。無泌尿系統疾病,尿常規檢查正常。究其原因:3歲以上小兒因白天活動過度,夜晚不易覺醒偶有遺尿者,不為病態。可用中成藥辨證治療,往往可奏效。 腎氣不足睡中經常遺尿,多則
2017-03-11 7 -
升降當屬八綱
陰陽表裡虛實寒熱,中醫稱之為“八綱”。其中表、實、熱為陽;裡、虛、寒為陰。《內經》中沒有“八綱”稱謂,是後世醫家據中醫經典和實踐總結出來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所以,陰陽在這裡也不應該失卻“綱紀”
2017-03-11 9 -
中醫手法治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仙授理傷續斷秘方》稱為“肩胛骨出”,分前脫位、後脫位,以前脫位多見。初次脫位後,治療不當可導致習慣性脫位。多為跌倒後致傷,傷後肩部腫脹、疼痛,功能障礙,正如《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所述:“若被跌傷,手必屈轉向後,骨縫裂開,
2017-03-11 11 -
利水通淋治泌尿系結石
使用中藥治療結石的治則是利水通淋,古人多用八正散、石韋散二方及單味藥金錢草等。治療結石症除繼承傳統治法外,常選用強腎之藥如杜仲、續斷、肉蓯蓉、桑寄生等以圖“扶正祛邪”。此外,在結石進入輸尿管後,則加重利水通淋之力,以圖“因勢利導”。要根據
2017-03-11 14 -
知柏地黃湯合生脈散加減治盜汗
盜汗隸屬汗證範疇,《金匱要略》首提“盜汗”這個名稱。《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明確指出自汗、盜汗的區別:“無問昏醒,浸浸汗出者,名曰自汗;睡著汗出,即明盜汗。”對於盜汗來講,大多是由於煩勞過度,亡血失精;或邪熱耗陰,致陰精虧虛,虛火內生,陰精被
2017-03-11 18 -
警惕老年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是由於體位急劇改變,如從平臥位突然轉為直立位,所引起的一種血壓迅速降低及腦供血不足表現,患者突發站立不穩,視力模糊,頭暈目眩,軟弱無力等症狀,嚴重時發生暈厥,有跌倒及骨折的危險,還有增加腦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老
2017-03-11 8 -
艾灸防治夏季空調所致膝關節疼痛
夏季空調所致膝關節疼痛臨床主要表現為膝關節周圍疼痛,遇冷加重,遇熱則痛減,活動輕度受限。本病多發生在夏季,中青年多見,女性多於男性。臨床採用艾灸治療及預防夏季空調所致膝關節疼痛具有一定的效果。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主要取足三陽經穴位為主。臨
2017-03-11 5 -
薔薇調經有妙方
治月經過多。鮮薔薇花20克,薔薇根30克,豬瘦肉500克,蔥、薑、紹酒、鹽、味精、白糖各適量。將薔薇花洗淨瀝幹,根洗淨,劈開剁碎,與花同裝入潔淨紗布袋內,紮緊袋口。蔥洗淨,切段,薑洗淨拍破。豬肉洗淨,切成3釐米長,2釐米寬的肉塊,放入鍋內
2017-03-11 5 -
小柴胡東加減治療裡證
《傷寒論》第103條:“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生薑五兩(切),枳實四枚(炙),大棗
2017-03-11 22 -
因人制宜選用藿香正氣類藥物
在炎熱難耐的夏季裡,藿香正氣類藥物主要用來治療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的胃腸型感冒等。由於其劑型較多,有丸劑、滴丸、片劑、膠囊和液體劑型等。所以其功效也有所差別。藿香正氣水:由水煮及酒浸制而成,有效成分含量高,療效最明顯,療效高,服藥劑量相對較
2017-03-11 7 -
虛人夏宜生脈散
炎炎夏日,大多數人經常會精神萎靡、倦怠乏力,提不起精神,而對於體弱之人尤其難過,時常會有心煩、困倦、氣短乏力、身熱汗出,腳軟眼黑等傷暑、中暑之症。以上症狀的出現,與暑邪傷人有極大關係。暑為夏季主氣,暑邪其性炎熱,易內擾心神,可致人身熱心煩
2017-03-11 17 -
膽汁反流性胃炎中醫調治五法
膽汁反流是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潰瘍病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臨床以胃脘疼痛,嘔吐,呃逆為主要表現,或兼胸骨後灼熱,屬中醫學“嘔吐”、“嘈雜”、“胃脘痛”範疇。中醫調治有以下五法:疏肝扶脾:表現為肝脾失和,證見胃脘疼痛,痛連兩脅,噯氣吞酸,情
2017-03-11 37 -
中藥敷貼有宜忌
冬病夏治是祖國醫學重要的預防醫學思想。伏天人體氣血旺盛,腠理開泄,此時貼敷,藥力更易直達臟腑,可達激發正氣目的。對於哮喘、慢支等寒冷季節發病加重的疾病而言,在陽氣旺盛而未發病的夏季,通過中藥敷貼等方法,調節人體臟腑功能,以減輕在冬季發作時
2017-03-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