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失眠的原因很多, 思慮勞倦、內傷心脾、陰陽不交、心腎不交、陰虛火旺、心氣虛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 均可影響心神而失眠。 失眠的發生常與心脾肝腎及陰血不足有關, 其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陰衰, 陰陽不交。 臨床治則當以補虛瀉實、調理陰陽為主, 虛者補其不足, 益氣養血, 滋補肝腎;實者瀉其有餘, 消導和中, 那麼失眠治療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中醫治療失眠一般從四個方面入手:
調和氣血平衡陰陽
中醫將失眠分為實證和虛證, 實證見肝鬱化火, 用龍膽瀉肝東加味;痰熱內擾, 用溫膽東加味。
養血育陰安神鎮靜
中醫強調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 適當予以安神鎮靜的藥物來治療失眠。 臨床上常用養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陰安神、益氣安神、鎮肝安神及安神定志等方法, 可隨證選用。 常用中草藥為珍珠母、百合、酸棗仁、夜交藤、煆龍牡等, 常用中成藥有安神定志丸、刺五加片、參松養心膠囊、朱砂安神丸、天王補心丹等。
精神調治舒暢情志
臨診中還應隨證採用精神調治的方法, 以消除患者的顧慮及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