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腦癱的鑒別診斷

臨床上, 很多疾病與腦癱症狀有相似之處。 例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小兒麻痹症、先天性肌弛緩、進行性脊肌萎縮症、狹顱症、腦積水、腦畸形、腦瘤等, 但是它們在本質上是不同的。 它們的鑒別要點如下: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 指肌肉處於一種逐年逐月變得無力的狀況。 這種患兒占癱瘓兒童的2.86%左右, 大多由遺傳因素造成, 常常在3~5 歲時出現早期症狀, 動作顯得笨拙、遲緩, 或由於腳無法放平而開始踮著腳走路, 易摔跤。 隨後幾年內, 病情逐漸惡化, 出現肌肉無力, 最終變得無法行走, 亦會出現關節的攣縮或畸形等。

在體檢時, 腱反射不易引出, 沒有病理性反射。 常見的早期表現為:患兒從地上爬起時, 常需用手撐在大腿上才能站起。

小兒麻痹症。 主要是由於病毒感染所致, 發病年齡主要是在8~24個月的嬰兒, 發生癱瘓的肢體多見於下肢, 其膝腱反射或其他腱反射皆減弱或消失。 此種癱瘓表現為弛緩型。 另外此症一般不影響患兒的智力、思維、感覺系統, 亦不會加重。

先天性肌弛緩。 患兒生後即有明顯的肌力低下、無力、深反射減弱或消失。 平時常易併發呼吸道感染。 本病有時誤診為肌張力低下型腦性癱瘓, 但後者腱反射一般能引出。

進行性脊肌萎縮症。 嬰兒型脊肌萎縮症, 于嬰兒期起病, 肌無力呈進行性加重, 肌肉萎縮明顯, 腱反射減退或消失,

常因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復呼吸道感染。 肌肉活檢可助確診。

腦發育畸形。 腦容易發生種種畸形, 也可和顏面、臟器等畸形屏時發生。 其中, 狹顱症患兒的頭顱比同齡兒小, 大腦亦相應小, 表現為重度智力低下和痙攣型四時癱 並常常併發癲癇。 腦畸形通常以智慧低下為主, 時而併發腦性癱瘓, 通過CT可以確診。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