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古方今用巧治痤瘡

痤瘡在祖國醫學中屬“肺風粉刺”範疇, 《醫宗金鑒·肺風粉刺》曰:“此症由肺經血熱而成, ……宜內服枇杷清肺飲”, 以清熱宣肺治療痤瘡的枇杷清肺飲作為經典古方流至今。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許多患者每因飲食不節, 恣食油膩辛辣之品或因情志不調等而發病或病情加重。 究其原因, 乃食傷脾胃, 助濕生熱, 濕熱互結, 薰蒸頭面而致發病;濕邪或情志因素影響氣機, 推動無力, 血熱鬱滯不行而發病。 結合經絡學說, 痤瘡常見病損部位如口周、額、頰等, 所對應之臟腑即脾、胃、肝, 正所謂“有諸內, 必形諸外”。 因此本病的發生除肺外,

還應與脾、胃、肝等有一定關係。 本病的治法除清宣肺熱外, 還應清散脾胃濕熱, 疏肝解郁, 方用枇杷清肺飲加味。

加味枇杷清肺飲:枇杷葉15g, 桑白皮12g, 西洋參10g, 黃連10g, 黃柏l0g, 柴胡15g, 黃芩l0g, 山楂l0g, 大黃6g, 木香l0g, 連翹10g, 甘草6g。

服用方法:水煎服, 1劑/d, 早晚分服。

方義:方中枇杷葉清瀉肺熱, 柴胡疏肝解鬱, 一升一降, 相輔相成, 共為君藥;桑白皮清瀉肺熱, 黃連清腸胃之濕熱, 使肺經實熱從上下焦而解, 共為臣藥;西洋參既補肺氣助宣散, 又清肺火生津液, 黃芩、黃柏清熱燥濕, 大黃清泄腸胃濕熱, 為防其瀉下太過, 傷及正氣, 故用量較小, 山楂消食, 又行氣散結, “瘡家聖藥”連翹清熱解毒, 消癰散結, 木香行氣, 可防苦寒之品傷胃, 同為佐藥;甘草調和藥性, 為使藥。

諸藥合用, 共奏清瀉肺熱清脾胃濕熱, 疏肝解鬱之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