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患兒的運動障礙是由於大腦損傷後肌肉不協調收縮所致, 而肌肉不協調收縮的失控程度如何, 需要在診斷時通過肌張力測定來瞭解。 一般測定方式有以下4種。
1、抱
通過抱嬰兒的手感, 可以初步瞭解病兒肌張力的情況。 痙攣型小兒, 抱起時會有強直感和抵抗感。 而軟癱兒, 抱起時會感到困難, 有下沉的感覺, 似要從測定者手中滑下。
2、姿勢觀察
如超過3個月肌張力亢進的痙攣兒, 放置于仰臥位, 往往出現不對稱的異常姿勢, 主動運動少, 動作顯得刻板。
3、觸覺
測試者通過用手觸摸患兒上肢及下肢肌肉,
4、被動運動
測試者對肢體做被動屈伸運動, 若肌張力高, 則會感到明顯抵抗, 而且這種抵抗力往往在運動開始時大於運動結束時。 若肌張力低下, 則會感覺到沉重, 無抵抗力, 又可協同, 在一定範圍內, 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測試手感既不像低肌張力的肢體那樣沉重, 也不像高肌張力那樣有很大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