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上寶寶, 即將升級當母親是一件大喜事。 大家一般認為, 這個時期的准媽媽的心情應該是欣喜而驕傲的, 跟焦慮、抑鬱之類的負面情緒扯不上關係。 但這種觀點忽略了准媽媽必須面對一系列自己身體生理改變和社會關係變化, 而這些變化並不那麼容易處理。
近年來, 歐美對妊娠期女性的調查研究顯示, 有10%-30%的准媽媽患有抑鬱症。 國內的不同研究得到的產前抑鬱發生率多為20%-30%。 也有國內調查顯示其研究的妊娠期女性有70%-90%有焦慮情緒。 不同的研究得到的產前抑鬱的發生率差異較大,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目前衡量抑鬱症的標準不統一,
人際關係對準媽媽影響更大
在懷孕後, 准媽媽身體中的多種激素水準會發生很大改變。 傳統觀點認為, 產前抑鬱主要是由於激素水準波動影響神經系統引起的。 然而近年來國內外對產前抑鬱的研究都顯示, 家庭和社會的人際關係對準媽媽的抑鬱情緒影響似乎更大。
產前抑鬱可能損害胎兒健康
產前抑鬱除了讓准媽媽狀態不好以外, 對肚子裡的孩子也是有影響的。 一項對孕婦和新生兒的綜合研究發現, 產前抑鬱的孕婦體內糖皮質激素水準相對較高, 5-羥色胺和多巴胺水準相對較低,
此外, 產前抑鬱還會引發准媽媽產生厭食症和酒精、藥物濫用, 間接損害母親和胎兒健康。 而且, 出現產前抑鬱的母親更有可能患上產後抑鬱。
焦慮並不一定是抑鬱
雖然產前抑鬱有諸多危害, 但是准媽媽們不要過分擔心, 畢竟孕育生命是一件人生大事, 必然要承受很多生理變化、心理變化、甚至社會角色的變化, 多少有一些焦慮情緒, 是完全正常的, 大多數情況下不能稱為抑鬱, 無需多慮。
在感到焦慮的時候, 不妨多和周圍人聊聊天, 對醫生、父母、朋友,
不過, 如果持續受到焦慮情緒困擾, 煩躁易怒, 睡眠障礙, 常常有無法緩解的疲勞感, 感覺對一切都失去興趣時, 就應該向醫生(最好是專業產前保健醫生)尋求幫助了。 大家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產前抑鬱評價表 , 進行簡單的自我評估。
請相信自己可以做個好媽媽, 並且並不是自己一個人來迎接寶寶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