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難治性癲癇用藥方法詳解

癲癇是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 目前多數患者的癲癇發作經藥物治療可得到控制, 但有一部分患者對抗癲癇藥物治療反應差, 癲癇發作難以控制, 形成難治性癲癇, 儘管有多種針對癲癇的治療方法, 但抗癲癇藥物仍是治療癲癇最主要的方法, 對難治性癲癇也不例外, 對於難治性癲癇的治療, 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用藥。

一、用大劑量抗癲癇藥物, 以提高腦內藥物濃度

目前的研究認為, 難治性癲癇的病因可能與多藥耐藥基因有關, 多藥耐藥基因的存在使腦細胞對抗癲癇藥物產生耐受性,

腦內抗癲癇藥物濃度下降。 因此, 對於單一的抗癲癇藥物治療, 適當加大抗癲癇藥物單藥治療的劑量, 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腦內組織內的藥物濃度, 達到有效地控制癲癇。 Ohtsuka等應用大劑量丙戊酸治療難治性癲癇, 其中32.6%病情得到控制, 26%療效獲得提高。

二、聯合用藥

難治性癲癇的一線藥物是卡馬西平、丙戊酸鈉、苯妥英鈉、巴比妥類、安定類及乙琥胺, 在單一的抗癲癇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 無法控制發作者, 臨床上常採用多藥聯合治療, 尤其是對有多種發作類型的癲癇患者, 聯合用藥可能取得較滿意的療效。 聯合用藥時應瞭解各種抗癲癇藥物間的相互作用, 在原方案中添加藥物或從原合用方案中撤除某一種藥物都可以引起複雜的血藥濃度變化,

治療過程中, 應及時注意監測血藥濃度, 如果不瞭解聯合用藥後血藥濃度的變化及藥物間的相互作用, 不及時調整藥物的劑量, 不但不會增加療效, 反而會增加藥物的副作用。

1、儘量選擇少有或沒有藥物間相互作用的藥物

抗癲癇藥物的相互作用主要發生在三個環節:①吸收或排泄的干擾:苯妥英鈉和食物同時服用時血藥濃度明顯減少, 因此, 服藥和進餐至少應相隔2小時以上。 ②藥物在血漿蛋白結合部位的競爭:丙戊酸鈉、苯妥英鈉的蛋白結合率高, 可使其他藥物從蛋白結合部位替換出來, 使這些藥物在血中游離濃度增加, 導致藥理作用或不良反應增加。 ③藥物間的代謝抑制和代謝誘導:如乙琥胺能抑制苯妥英鈉代謝。

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撲癇酮等為肝酶誘導劑, 可促進與其合用藥物的代謝, 降低合用藥物的血藥濃度, 但這些抗癲癇藥物無自身誘導作用, 對自身的血藥濃度無明顯影響。 而卡馬西平也是肝酶誘導劑, 同時有自身誘導作用, 長期使用不僅可導致與其合用藥物血濃度的下降, 也可使卡馬西平本身的血藥濃度降低。 丙戊酸鈉為肝酶抑制劑, 與其他抗癲癇藥物合用時可增加合用藥物的血藥濃度。

2、以藥理學為依據, 儘量不選擇作用機制相同的藥物

抗癲癇藥物可通過結合、滅活受體的不同離子通道而發揮抗癇作用。 如, 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撲癇酮、拉莫三嗪可結合、滅活鈉離子通道;安定類和苯巴比妥能改變對GABA敏感的氯離子通道;乙琥胺和丙戊酸鈉改變丘腦神經元T型鈣通道。

如果選擇作用機制相同的藥物, 有時不但不會增加其療效, 有時還會增加其副作用。

3、同時要針對發作類型選藥, 明確不良反應, 及時監測血藥濃度, 注意調整劑量。

目前認為抗癲癇藥的有效聯合為:①卡馬西平+丙戊酸鈉;②卡馬西平+苯巴比妥;③卡馬西平+非氨脂。

三、新型抗癲癇藥物的應用

目前國內外臨床應用的抗癲癇新藥主要用於難治性癲癇, 人們從癲癇機制方面來定向設計和篩選新型抗癲癇藥物, 主要通過以下三個途徑:①增強γ—氨基丁酸及其受體的功能, 加強中樞抑制功能;②降低中樞興奮性氨基酸及其受體的功能,

降低神經細胞的興奮性;③作用於離子通道。 新型抗癲癇藥物主要有加巴噴丁、拉莫三嗪、氨已烯酸、非氨脂、奧凱西平、托吡酯等。

四、非抗癲癇藥的輔助治療

1、鈣離子拮抗劑

有研究顯示, 在癲癇發作時, 細胞外鈣離子立即降低, 細胞內鈣離子增加, 同時神經遞質釋放也增加, 從而提示癲癇發作中, 鈣離子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目前使用的鈣離子拮抗劑主要是可以通過血腦屏障的尼莫地平和氟桂利嗪。 主要作用機制是阻斷L、T型鈣離子通道, 阻滯鈣離子內流。

2、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糖皮質激素

作用機制不清楚, 外源性ACTH可能通過抑制下丘腦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分泌而發揮作用。 新近研究認為ACTH作為抑制性神經遞質, 可直接作用於GABA受體和苯二氮卓類受體,或作為一種神經調質,調節神經類固醇和腺嘌呤生成,對GABA間接發揮作用,從而起到抗癲癇作用。ACTH與強地松的作用相當,ACTH推薦劑量為20IU/d,肌肉或靜脈滴注,2周後評價療效,如果完全控制,則換強地松2mg/,連續2周,如果ACTH 無反應,可加量至30~40IU/d,再用4周,如果再不能控制,則換強地松4周,總療程3~4個月。激素治療對70%嬰兒痙攣症有效,但有1/3的患兒復發,再次治療75%有效。

3、丙種球蛋白

小兒難治性癲癇患兒血清中免疫球蛋白低於正常,並伴有IgG亞類缺陷,提示難治性癲癇可能與患者體內自身免疫功能異常有關。丙種球蛋白含有 IgG,同時具備免疫增強及免疫抑制兩方面的作用,其真正的作用機理並不清楚,推測免疫球蛋白於神經組織結合後起到穩定細胞膜的作用,但也不排除免疫球蛋白增強抗癲癇藥物在體內的轉運和利用。Lennox—Gastaut綜合征應用大劑量的免疫球蛋白有一定效果。靜脈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總量為 800~2500mg/Kg,分50~60天。但也有學者認為丙種球蛋白治療難治性癲癇沒有肯定的療效。

4、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

曾試用於難治性癲癇,有50%有效,但由於藥源和價格問題,目前難以廣泛研究。但有學者認為療效不肯定。

5、別嘌呤醇:

抑制次黃嘌呤轉化為黃嘌呤,次黃嘌呤可能是安定類受體的內源性結合物,故有一定抗驚厥作用。開始劑量為3~10mg/,最大劑量為15mg/。

難治性癲癇病因複雜,診斷錯誤、選藥不當、用藥劑量不足、患者依從性差等都可能導致難治性癲癇,因此一定要診斷明確,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用藥治療,如用藥治療效果不佳,儘早選擇其他合適的治療方式。

可直接作用於GABA受體和苯二氮卓類受體,或作為一種神經調質,調節神經類固醇和腺嘌呤生成,對GABA間接發揮作用,從而起到抗癲癇作用。ACTH與強地松的作用相當,ACTH推薦劑量為20IU/d,肌肉或靜脈滴注,2周後評價療效,如果完全控制,則換強地松2mg/,連續2周,如果ACTH 無反應,可加量至30~40IU/d,再用4周,如果再不能控制,則換強地松4周,總療程3~4個月。激素治療對70%嬰兒痙攣症有效,但有1/3的患兒復發,再次治療75%有效。

3、丙種球蛋白

小兒難治性癲癇患兒血清中免疫球蛋白低於正常,並伴有IgG亞類缺陷,提示難治性癲癇可能與患者體內自身免疫功能異常有關。丙種球蛋白含有 IgG,同時具備免疫增強及免疫抑制兩方面的作用,其真正的作用機理並不清楚,推測免疫球蛋白於神經組織結合後起到穩定細胞膜的作用,但也不排除免疫球蛋白增強抗癲癇藥物在體內的轉運和利用。Lennox—Gastaut綜合征應用大劑量的免疫球蛋白有一定效果。靜脈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總量為 800~2500mg/Kg,分50~60天。但也有學者認為丙種球蛋白治療難治性癲癇沒有肯定的療效。

4、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

曾試用於難治性癲癇,有50%有效,但由於藥源和價格問題,目前難以廣泛研究。但有學者認為療效不肯定。

5、別嘌呤醇:

抑制次黃嘌呤轉化為黃嘌呤,次黃嘌呤可能是安定類受體的內源性結合物,故有一定抗驚厥作用。開始劑量為3~10mg/,最大劑量為15mg/。

難治性癲癇病因複雜,診斷錯誤、選藥不當、用藥劑量不足、患者依從性差等都可能導致難治性癲癇,因此一定要診斷明確,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用藥治療,如用藥治療效果不佳,儘早選擇其他合適的治療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現在全身抽搐難治性癲癇怎麼治療能治好嗎?

    你好,治療癲癇要到正規的醫院治療。大多數癲癇藥物都有抗癲癇的作用,藥物只是通過降低大腦神經興奮性來起到抗癲癇的作用,而不能起到啟動細胞的作用,而且長期服藥會導致血藥濃度過高,不但無法控制發作還會增加... [詳細答案]

  • 3回答

    藥物可以治好難治性癲癇病嗎

    藥物是可以治好難治性癲癇病的。所以得了癲癇病的患者,千萬不可病急亂投醫或者是盲目的選擇藥物治療。因為一旦藥物不對症,或者是藥物使用不規範,都可能導致癲癇波動發作次數增多,對患者的健康危害極大。所以得... [詳細答案]

  • 3回答

    癲癇病2年,停藥後復發,是否屬於難治性癲癇

    這樣的症狀一般是屬於難治性癲癇,主要是藥物治療控制發作,減少發作的次數。指導意見:沒有好的治療辦法的,也可能是藥物的劑量不對,還是需要調理藥物的劑量的 [詳細答案]

  • 3回答

    難治性癲癇病長期藥物治療無效,該怎麼辦?

    問題分析:您好,癲癇是一種臨床綜合症,它的特徵是大腦神經細胞反復發作的異常放電,導致大腦功能失調。在治療之前首先要查明原因分清類型對症治療盲目的治療是治不好病的。 指導意見:治療癲癇病的方法除了藥物... [詳細答案]

  • 3回答

    難治性癲癇應該怎麼治療

    1、按發作類型選擇一種相應的藥物,逐漸增加劑量至發作控制或達到出現藥物的毒副作用。此時,藥物的血濃度往往高於正常值。2、若無效,則可換第二種,甚至第三種,同樣要用足劑量。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