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教育:我撕掉孩子的青春文學

對孩子期望越強烈的父母, 往往自己在現實中越沒有得到滿足。 少一點時間關注孩子, 多一點時間修正自己, 你變得更好, 孩子才能被你自然影響, 從而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能量永遠是自然流動的, 光靠暴力限制永遠無法如你所願。

“ 前天, 我撕了閨女的《素年錦時》和《爵跡》 。 大閨女讀初一了, 清明假期給她錢去書店賣書, 她竟然買回了幾本《最小說》和《鯉》, 還有嘛《素年錦時》、《夏至未至》、《誓鳥》, 竟然還有《1Q84》和 《小團圓》、《人生若只如初見》、《讀者》、《格言》等, 我隨手給她撕了, 丟給她《紅樓夢》、《青銅葵花》、《易安全集》、《蒙田散文》、《萊蒙托夫詩 選》、《天涯》、《書屋》、《書城》等讓她好好讀,

她撅了撅嘴沒敢反抗。 ”

微薄上看到這樣一位父親, 接著此父親回憶了自認為高雅閱讀海子的青春期, 然後對當今文壇的種種浮躁功利痛心疾首, 猛批青春文學的粗鄙低俗, 最後得意洋洋堅定地認為我這是為了你好, 你終將受益終身。

看完之後, 我最大的感受是, 這位元父親犯的最大錯誤是, 青春文學和正統文學好壞只是整件事情中的次要部分, 他卻當成了主要方面。 因為出發點毫無問題, 所以采 取任何手段方式都無所謂。 甚至為了表面上立竿見影的成效, 暴力也未嘗不可。 而整個事件最重要的是, 如何教育孩子有更好的閱讀, 用行的通的方式。 因為只有方 法對了, 才有實際的效果。

為了追求外在的幻覺, 強制阻隔是在自欺欺人。

父親教育方法的錯誤是顯而易見的。 那些書是女兒自由選擇的, 毫無疑問是她喜歡的。 把女兒喜歡的東西在她面前無情地撕毀, 並認為這是垃圾。 這是多麼殘酷地對 他人自我的否定和侮辱。 如果這位父親真的讀懂過海子, 詩歌裡的美德, 善意, 對他人的尊重, 我不知道他丟棄到了何處。 我越來越發現, 看一個人是否真正尊重他 人, 就看看他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 在社會生活中, 即使再討厭一個人, 表面也是裝得禮貌客氣。 為什麼孩子總是受不到尊重?我分析了以下原因。

第一, 在潛意識 裡, 家長覺得是因為我, 你才擁有生命。 因為我的養育, 你才得以長大, 具有天然的優越感。

這種優越感, 很多平庸的人永遠無法在現實中體會, 且孩子完全沒有還 擊能力, 離開父母還活不下去, 所以會有很多在外面窩囊無能在家對孩子亂吼的父母。

第二, 生命是個逐漸成長的過程, 孩子跟父母相比, 天然身體和心理弱小, 還 沒有足夠的時間生長成熟。 家長會認為你什麼都不懂, 也沒啥值得尊重的。 既然你什麼都不懂, 所以你什麼都聽我的。 而且聽我的可以避免你走彎路。 在這種思維 下, 就完全忽略了孩子真實的感受。

第三, 對孩子的愛是親情的傳承, 是對你父母養育的報答, 也是愛的繼續。 連動物都會愛自己的孩子, 所以不要把自己想像得太 偉大。 而現實中,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付出和愛, 會讓家長自戀地以為,

我都是為你好, 我怎麼會害你, 我為了你犧牲我自己, 你怎麼能不聽我的?第四, 因為家長們 也是被如此教育長大的, 所以他們沒有經驗也沒有足夠的愛支撐去給孩子多一份理解。 第五, 在很多家長眼中, 孩子就只會偷懶不寫作業, 貪玩不記得回家。 他們的 意願都是不好的, 沒什麼好尊重的, 要是放縱他去養小動物, 打籃球耍瘋, 那學習怎麼能進步?

除卻尊重角度來說, 青春期的女孩子敏感而脆弱, 她們剛開始獨自長大, 試著去嘗試探索, 有點羞怯惴惴不安。 就像一棵小樹苗, 剛開始自由伸展枝葉, 自己學著去 汲取營養, 父親說, 不行, 你吃的是糞便, 我拿營養液給你。 扼殺掉孩子勇敢探索的心, 破壞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模式,

這無疑是更重要的。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 家長已經教會她如何走路, 現在要試著放開手, 讓她自己去走, 去吃大便, 得摔跤, 甚至只能爬, 這都不是問題, 因為時間終將教會一個人如何走得踏實開闊。 你一 直不撒手帶她遠離泥濘。 她也就無法鑒別水泥路和沼澤, 所以下次離開你必然要陷進沼澤起不了身。 人的身心發展, 就是一個不斷嘗試, 犯錯, 體驗, 反思, 總結的 過程。 連嘗試的機會都不給, 那自然不會犯錯, 就會有花團錦簇的幻覺, 呀, 她真不錯。 我的教育真成功。 豈不知你把自己的靈魂安放在她的身體上, 她做的事情體 現出你多年的智慧, 能不好嗎?也許你說, 這不挺好的嗎?恩, 那恭喜你的孩子永遠沒法活出自己的生命能量, 作為你的傀儡,自然也沒法超越你了。

回過頭來說,你撕掉了她的書,她就真的如你所願好好看名著,然後受益終身嗎?這又是一種脫離實際的想像。

首先我覺得一個初一的孩子適合讀的名著不多,即使讀,也是某些片段。名著在時間歷練下流傳,自然是好的,但孩子閱歷和文字水準有限,他未必能從中汲取營 養。就好像腸胃衰弱的嬰兒不能吃大魚大肉,吃了反而會消化不良。我個人認為讀書和做人一樣,起碼對自己要做得足夠的真實,因為只有真實的東西穩固緊接大 地,認識真實的自我,體驗真實的情感,才算真正的活過,在此基礎上才能追求更好的自己。否則在海市蜃樓裡沉迷,無所依傍,還被虛幻美景迷醉,愈發不思進 取。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一個資質平庸,家庭普通的孩子,可不就是喜歡看青春小說嗎?他能看懂,這是前提。然後裡面的迷惘,不知所措,文藝範,對某種品質生 活的追求,可不就是這個年紀的孩子最嚮往追求的嗎?青春期的孩子追求自我的標榜,因為覺得自己長大了,但年紀所限又沒法真正做到,所以需要為賦說辭強說愁 來確定自己存在,說得越多越唯美,仿佛自己的生命也充滿光彩。用愁給青春配上勳章,告訴大家和自己,我不錯吧。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的膚淺,只是有人一直 停滯原地,有人已經跑步向前。

當然你會說,她可以讀少年維特之煩惱啊,念麥田裡的守望者。這些書確實比郭敬明好。但是她自己選擇書本,已經表明了她的態度,她只接受郭敬明。或許她迫於壓力或者為了顯得自己比同齡人高端,心不在焉去讀,那到頭來也只是會背幾個句子充充門面,對自己得意洋洋一番。謝謝這位親愛的父親,教會了孩子成人世界的 虛偽,做作和裝腔作勢。這位父親在鄙視郭敬明虛浮的同時,也在為女兒比郭敬明更裝逼而努力呢。

至於如何讓孩子真正愛上讀名著,除卻文學天賦之外,那靠的是從小的閱讀習慣,持續閱讀的培養,經年累月,可能會讓孩子品味不俗,為名著所傾倒。這一切穩抓 穩打,步步推進,都要建立在真實瞭解自我的基礎之上。建議這位父親先看看他為之鄙視的郭敬明,瞭解下女兒到底從中享受和愉悅到了什麼,她為什麼喜歡,從而 慢慢推進對孩子閱讀的改變。每本都有點進步,而每本都讓她愛讀。讓孩子真正愛上名著,自己願意去讀,才能真正從名著中受益。那萬一她怎麼也不愛呢,這有什 麼問題嗎?不讀名著做一個開心快樂的普通人,為言情劇笑為狗血劇哭,也沒什麼不好。不是每個人都是鴻鵠,註定成不了,那做只小麻雀,享受小麻雀的喜怒哀 樂,活出小麻雀的生命品質,也不辜負自己的生命。強扭著想做鴻鵠卻做不了的麻雀,飛不上高空,也落不了平地,被鴻鵠不屑,自己又討厭麻雀,那才叫可悲可 歎。

一個愛讀郭敬明的孩子,撕毀了她的書,羞辱她的自尊,讓她一夜之間愛上名著,而且還會一直自願讀下去,並從中受益終生,我猜想,這個爸爸不是愛讀海子,而是陀思妥耶夫思基,虛幻現實主義,這個比海子更高端,恭喜他哦。現實的浮躁激進才真正迷了家長的眼,居然能相信一秒變格格的神話。

對孩子期望越強烈的父母,往往自己在現實中越沒有得到滿足。少一點時間關注孩子,多一點時間修正自己,你變得更好,孩子才能被你自然影響,從而變成你想要的樣子。能量永遠是自然流動的,光靠暴力限制永遠無法如你所願。順著能量的軌跡,然後慢慢引導,它甚至會爆發出你難以想像的力量。

作為你的傀儡,自然也沒法超越你了。

回過頭來說,你撕掉了她的書,她就真的如你所願好好看名著,然後受益終身嗎?這又是一種脫離實際的想像。

首先我覺得一個初一的孩子適合讀的名著不多,即使讀,也是某些片段。名著在時間歷練下流傳,自然是好的,但孩子閱歷和文字水準有限,他未必能從中汲取營 養。就好像腸胃衰弱的嬰兒不能吃大魚大肉,吃了反而會消化不良。我個人認為讀書和做人一樣,起碼對自己要做得足夠的真實,因為只有真實的東西穩固緊接大 地,認識真實的自我,體驗真實的情感,才算真正的活過,在此基礎上才能追求更好的自己。否則在海市蜃樓裡沉迷,無所依傍,還被虛幻美景迷醉,愈發不思進 取。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一個資質平庸,家庭普通的孩子,可不就是喜歡看青春小說嗎?他能看懂,這是前提。然後裡面的迷惘,不知所措,文藝範,對某種品質生 活的追求,可不就是這個年紀的孩子最嚮往追求的嗎?青春期的孩子追求自我的標榜,因為覺得自己長大了,但年紀所限又沒法真正做到,所以需要為賦說辭強說愁 來確定自己存在,說得越多越唯美,仿佛自己的生命也充滿光彩。用愁給青春配上勳章,告訴大家和自己,我不錯吧。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的膚淺,只是有人一直 停滯原地,有人已經跑步向前。

當然你會說,她可以讀少年維特之煩惱啊,念麥田裡的守望者。這些書確實比郭敬明好。但是她自己選擇書本,已經表明了她的態度,她只接受郭敬明。或許她迫於壓力或者為了顯得自己比同齡人高端,心不在焉去讀,那到頭來也只是會背幾個句子充充門面,對自己得意洋洋一番。謝謝這位親愛的父親,教會了孩子成人世界的 虛偽,做作和裝腔作勢。這位父親在鄙視郭敬明虛浮的同時,也在為女兒比郭敬明更裝逼而努力呢。

至於如何讓孩子真正愛上讀名著,除卻文學天賦之外,那靠的是從小的閱讀習慣,持續閱讀的培養,經年累月,可能會讓孩子品味不俗,為名著所傾倒。這一切穩抓 穩打,步步推進,都要建立在真實瞭解自我的基礎之上。建議這位父親先看看他為之鄙視的郭敬明,瞭解下女兒到底從中享受和愉悅到了什麼,她為什麼喜歡,從而 慢慢推進對孩子閱讀的改變。每本都有點進步,而每本都讓她愛讀。讓孩子真正愛上名著,自己願意去讀,才能真正從名著中受益。那萬一她怎麼也不愛呢,這有什 麼問題嗎?不讀名著做一個開心快樂的普通人,為言情劇笑為狗血劇哭,也沒什麼不好。不是每個人都是鴻鵠,註定成不了,那做只小麻雀,享受小麻雀的喜怒哀 樂,活出小麻雀的生命品質,也不辜負自己的生命。強扭著想做鴻鵠卻做不了的麻雀,飛不上高空,也落不了平地,被鴻鵠不屑,自己又討厭麻雀,那才叫可悲可 歎。

一個愛讀郭敬明的孩子,撕毀了她的書,羞辱她的自尊,讓她一夜之間愛上名著,而且還會一直自願讀下去,並從中受益終生,我猜想,這個爸爸不是愛讀海子,而是陀思妥耶夫思基,虛幻現實主義,這個比海子更高端,恭喜他哦。現實的浮躁激進才真正迷了家長的眼,居然能相信一秒變格格的神話。

對孩子期望越強烈的父母,往往自己在現實中越沒有得到滿足。少一點時間關注孩子,多一點時間修正自己,你變得更好,孩子才能被你自然影響,從而變成你想要的樣子。能量永遠是自然流動的,光靠暴力限制永遠無法如你所願。順著能量的軌跡,然後慢慢引導,它甚至會爆發出你難以想像的力量。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