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細辛附子湯

方歌:麻黃細辛附子湯, 太少兩感用此方, 發熱惡寒脈不起, 溫經解表有專長。

方論:方中, 麻黃發汗解表, 附子溫經助陽, 細辛通徹表裡, 助麻黃發汗解表, 協附子內散陰寒。 故適用于素體陽虛, 複感風寒之證。

麻黃細辛附子湯的用法用量

組成:麻黃(去節)6克(二兩);細辛6克(二兩);附子(炮, 去皮, 破八片)15克(一枚)。 (根據唐宋度量衡:1兩=41.5克=10錢。 )

用法:上三味, 以水一鬥, 先煮麻黃, 減二升, 去上沫, 內諸藥,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現代用法:水煎溫服。

加減:若證為陽氣虛弱而見面色蒼白、語聲低微、肢冷等, 宜加人參、黃芪合附子以助陽益氣;兼咳喘吐痰者,

宜加半夏、杏仁以化痰止咳平喘;兼濕滯經絡之肢體酸痛, 加蒼術、獨活祛濕通絡止痛。

麻黃細辛附子湯的功效主治

功效:助陽解表。

主治:主治素體陽虛, 外感風寒證。 發熱, 惡寒甚劇, 雖厚衣重被, 其寒不解, 神疲欲寐, 脈沉微。 暴啞。 突發聲音嘶啞, 甚至失音不語, 或咽喉疼痛, 惡寒發熱, 神疲欲寐, 舌淡苔白, 脈沉無力。

麻黃細辛附子湯的禁忌

若少陰陽虛而見下利清穀、四肢厥逆、脈微欲絕等症, 則應遵仲景“先溫其裡, 乃攻其表”的原則, 否則誤發其汗, 必致亡陽危候。

參蘇飲 荊防敗毒散 倉廩散 敗毒散 蔥豉桔梗湯 宣毒發表湯 竹葉柳蒡湯 升麻葛根湯 柴葛解肌湯 麻杏甘石湯 桑菊飲 銀翹湯 銀翹散 紫正散 柴胡桂枝湯 射干麻黃湯 小青龍加石膏湯 小青龍湯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