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二、腎性水腫原因?
三、腎性水腫種類?
四、腎性水腫症狀特點?
五、腎性水腫治療原則?
六、腎性水腫護理?
正文
一、什麼是腎性水腫?
因腎臟原發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水腫, 稱為腎性水腫。 腎性水腫既是腎臟疾病的主要表現又是診斷腎炎的重要線索, 按其發生機制可分為腎炎水腫和腎病性水腫。
二、腎性水腫原因?
腎性水腫原因一般分為兩類:一是腎小球濾過下降, 而腎小管對水鈉重吸收尚好, 從而導致水鈉瀦溜, 此時常伴全身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 因此組織間隙中水份瀦溜,
三、腎性水腫種類?
腎性水腫包括腎炎性水腫和腎病性水腫兩類:
1、腎炎性水腫。 專家表示, 腎炎性水腫首先發生的部位是在眼瞼、顏而部、頭皮等組織疏鬆處, 然後發展至足、下肢, 重者成全身性, 可伴血壓升高, 見於急慢性腎炎患者。 主要因腎小球炎症使濾過膜受損致濾過率下降, 腎小管重吸收能力正常, 導致“球—管失衡”, 引起水、鈉瀦留, 血管內部液體滲出血管外使細胞外液增加而出現的水腫。
2、腎病性水腫。 專家指出, 腎病性水腫多從下肢開始, 一般比較嚴重, 發展較迅速, 常為全身性、凹陷性水腫, 體位最低處為甚, 可無高血壓表現。 主要因大量蛋白從尿中丟失導致血漿蛋白降低,
四、腎性水腫症狀特點?
水腫首先發生在組織疏鬆的部位, 如眼瞼或顏面部、足踝部, 以晨起為明顯, 嚴重時可以涉及到下肢及全身。 腎性水腫的性質是軟而易移動, 臨床上呈現凹陷性浮腫, 即用手指按壓局部皮膚可出現凹陷。
五、腎性水腫治療原則?
病因治療是根本, 但奏效緩慢, 必須針對發病機制及時治療。 原則如下:
1、限制鈉鹽攝入:腎炎或腎病性水腫都有鈉水滯留, 都必須限制鈉鹽攝入, 但要適當, 長期禁鈉可致低鈉血症;
2、利尿:必要時在限鈉同時投以利尿藥, 可促進鈉水排出而緩解水腫, 並可緩解高血壓和減輕心臟負荷;
3、控制蛋白尿:對腎病性水腫必須控制蛋白尿, 可用免疫抑制藥以恢復腎小球的正常通透性;
4、補充血漿蛋白。
六、腎性水腫護理?
1、護理問題
體液過多:與水鈉瀦留、低蛋白血症有關。
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與腎性水腫有關。
2、護理措施
休息:平臥可增加腎血流量, 提高腎小球濾過率, 減少水鈉瀦留。 輕度水腫病人臥床休息與活動可交替進行, 限制活動量, 嚴重水腫者應以臥床休息為主。
飲食護理:限制水、鈉和蛋白質攝入:①水鹽攝入:輕度水腫尿量>1000ml/d, 不用過分限水, 鈉鹽限制在3g/d以內, 包括含鈉食物及飲料。 嚴重水腫伴少尿每日攝水量應限制在1ooml以內, 給予無鹽飲食病情觀察:①詢問病人有何不適、進食情況。 ②觀察水腫部位及程度變化。
用藥的護理:按醫囑給予利尿劑, 常用氫氯噻嗪25mg, 每日3次, 氨苯蝶啶50mg, 每日3次, 必要時用呋塞米20mg, 1~3次/天, 尿量增多時注意低鉀血。 另外, 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可以利尿, 可採取靜注血漿或血漿白蛋白。
保持皮膚、黏膜清潔:溫水擦浴或淋浴, 勤換內衣褲;飯前飯後用漱口液漱口, 每日沖洗會陰1次。
防止水腫皮膚破損:病人應穿寬大柔軟棉織品衣褲, 保持床鋪平整乾燥, 臥位或坐位病人要協助經常變換體位, 避免骨隆起部位受壓, 引起皮膚破損。
皮膚護理;向病人及家屬解釋保護水腫部位的皮膚重要性。
病因指導:向病人及家屬講解造成水腫的原因, 使之與醫護配合。 慢性腎臟疾病常因感染、過度勞累、情緒變化、進食水鹽過多而使病情加重。
相關推薦:《腎臟囊腫_百科》 《腎病綜合征治療應遵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