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母乳嬰兒的大便
嬰兒出生後, 會排出顏色為綠-黑色、光滑、粘稠的胎糞。 以後嬰兒將會排出淡黃色的糞便, 為正常哺母乳時的糞便。 嬰兒每人的排便次數並不重要, 次數有多有少, 多的每天幾次, 少的每幾天一次。
嬰兒的糞便一般為糊狀或是比霜淇淋粘稠一些, 沒有氣味。 吃母乳的嬰兒很少便秘, 嬰兒幾乎能吸收所有的東西, 廢物很少, 這也說明為什麼嬰兒有時三天才排出一次糞便。 請記住你所吃食物很大程度地影響著嬰兒, 辛辣的食品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
吃牛奶嬰兒的糞便
在嬰兒消化功能穩定下來以後,
寶寶吃的牛奶中不一定非要加糖, 如果加糖, 或者牛奶中含有較高的糖分, 寶寶的糞便一定會疏鬆、變綠或呈凝乳狀。 這時你應該停止在奶中加糖, 如果長期不見好轉, 請與醫生聯繫。
常見的寶寶便秘原因
1、食物搭配不合理
如食物中含蛋白南的量較多, 含碳水化合物少,
2、缺乏良好的排便習慣
兒童自幼應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在條件反射的作用下定時排便。 孩子貪玩, 有意識抑制便意, 時間久了, 腸末稍神經對糞便刺激敏感度下降, 糞便久存于直腸, 水份被吸收變幹硬, 當然難於排出。
3、精神因素的影響
孩子受到突然精神刺激, 如驚嚇, 或生活環境改變等, 可出現暫時的便秘現象。
4、疾病
某些疾病可引起便秘如肛門狹窄或先天性肌無力等。
1、人工餵養, 易引起大便幹結, 從而便秘。
2、乳量不足, 或嘔吐較多, 或進食補液的小兒可引起暫時性的無大便。 另外, 新生兒的消化道肌層發育尚不完全, 這樣易引起便秘, 還可同時伴有吐奶。 只要小兒體重不下降, 嘔吐和便秘的現象都是正常的。
3、外科性疾病、腸狹窄、腸旋轉不良、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無肛、骶尾部脊柱裂、脊膜膨出、腫瘤壓迫馬尾部神經等, 這些疾病常伴有嚴重的嘔吐和腹脹的現象, 需及時診治。
幫助寶寶緩解便秘:
餵奶的小嬰兒發生便秘的治療, 因為母乳餵養的嬰兒發生便秘的可能性較少。 如果發生便秘, 可喂加糖的菜水或果汁等。
1、添加輔食時, 便秘的治療、水果、玉米粉、麥片等。
2、適當地按摩腹部, 如果觸及條索狀物,
3、適當地按摩小兒肛門口, 促進排便。
4、適當地活動, 促進大便下移, 引起排便。
5、人工通便、開塞露、小的肥皂條等通便同時訓練排便習慣。
6、中藥治療, 潤腸通便的中藥可以適當應用。
注意
新生兒由於解便機制未發育成熟, 所以無法定時解便, 常常要大便積多, 直腸壁的神經感受到膨脹壓力, 引發反射性的解出, 這就是有些嬰兒幾天才解一次大便的原因, 用溫度計刺激, 因為可引發反射, 所以也可以使其解便。
吃母奶的小孩, 由於母奶吸收較完全, 大便量較少, 有些嬰兒反而會好幾天才解一次便, 不一定隨吃隨解。 所以, 新生兒幾天不大便不一定是便秘, 判斷新生兒是否便秘的方法是觀察大便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