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醫診斷的判斷標準

1.理論標準 中醫診斷學是建立在中醫理論基礎上的獨立學科, 具有其完備的理論和方法。 所謂理論標準, 就是診斷結論和對疾病發生發展過程及規律的認識必須符合中醫診斷學的理論。 在臨床實踐中, 要對病人作出明確的診斷, 就必須在客觀存在的疾病現象中挑選出能從某一側面反映病人所患疾病本質的一些特殊現象作.為診斷的依據, 這些診斷依據一開始是“約定俗成”的, 逐步變成“明文規定”, 成為中醫診斷學的理論標準。 這一標準體現了中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求因的基本特點。 近兒年來,

中醫診斷的規範化和標準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佈了中醫臨床症狀、證候和病名診斷的“國家標準”, 並開始推廣應用。 這些標準同樣屬於中醫診斷學的理論標準。

2.經典標準 從歷史上看, 中醫多是師承或自學成才。 經典著作一直是學醫者學習和臨證的準則。 歷代有名醫家之成長, 都是在苦讀經典之後, 有所心悟, 有所發揮, 而成為良醫的。 因此, 中醫經典著作既具有無可替代的理論指導意義, 又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實用價值。 長期以來, “上古聖人”之言被視為診斷的重要標準, 這種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我們提倡創新, 也不贊成經典著作”字字珠璣”之說, 但在沒有充分發掘總結其科學內涵狀態下,

我們不能妄自菲薄, 輕易否認中醫經典的作用。 這也是中醫診斷的方法學特點之一。

3.療效標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作為臨床醫生, 無論是哪個學派, 無論以何種理論為指導, 診斷的是與非, 最終都以療效為標準。 醫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最好的療效。 由於醫學科學發展水準的限制, 有的疾病雖然診斷正確, 療效卻不顯著。 正如《內經》所說:“言不治者, 未得其術也。 ”但是, 我們不能因此而否認實踐標準的重要性。 相反, 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和總結, 我們才能夠不斷完善思維, 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4.實驗標準 中醫指標辨證是建立在中醫診斷學理論基礎上, 結合現代理化檢測指標進行辨證, 是中醫診斷學的發展。

近年來有關指標辨證的含義還有一些爭議, 這方面的理論與實驗研究有些已比較成熟, 有些還在探索階段。 對此既不能操之過急, 妄下定論, 也不能永無休止地停留在觀察、探討的水準上, 而應當將指標辨證的方法及成果逐步引入中醫診斷體系之中, 以確立其在中醫診斷中的地位, 推動中醫診斷研究的深入發展。 當然, 開展指標辨證研究並不是單純引進西醫診斷學的理論, 而是借助其先進的診斷方法, 將其檢查結果賦予中醫病因病機、證候的意義。 這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任務。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