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論標準 中醫診斷學是建立在中醫理論基礎上的獨立學科, 具有其完備的理論和方法。 所謂理論標準, 就是診斷結論和對疾病發生發展過程及規律的認識必須符合中醫診斷學的理論。 在臨床實踐中, 要對病人作出明確的診斷, 就必須在客觀存在的疾病現象中挑選出能從某一側面反映病人所患疾病本質的一些特殊現象作.為診斷的依據, 這些診斷依據一開始是“約定俗成”的, 逐步變成“明文規定”, 成為中醫診斷學的理論標準。 這一標準體現了中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求因的基本特點。 近兒年來,
2.經典標準 從歷史上看, 中醫多是師承或自學成才。 經典著作一直是學醫者學習和臨證的準則。 歷代有名醫家之成長, 都是在苦讀經典之後, 有所心悟, 有所發揮, 而成為良醫的。 因此, 中醫經典著作既具有無可替代的理論指導意義, 又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實用價值。 長期以來, “上古聖人”之言被視為診斷的重要標準, 這種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我們提倡創新, 也不贊成經典著作”字字珠璣”之說, 但在沒有充分發掘總結其科學內涵狀態下,
3.療效標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作為臨床醫生, 無論是哪個學派, 無論以何種理論為指導, 診斷的是與非, 最終都以療效為標準。 醫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最好的療效。 由於醫學科學發展水準的限制, 有的疾病雖然診斷正確, 療效卻不顯著。 正如《內經》所說:“言不治者, 未得其術也。 ”但是, 我們不能因此而否認實踐標準的重要性。 相反, 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和總結, 我們才能夠不斷完善思維, 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4.實驗標準 中醫指標辨證是建立在中醫診斷學理論基礎上, 結合現代理化檢測指標進行辨證, 是中醫診斷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