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總是偏向一邊, 剛扳過來一會就又偏過去, 最近, 省會李女士正為剛出生2個月寶寶的這種特殊嗜好煩心。 後來經過醫生檢查才發現, 原因在於寶寶得了先天性肌性斜頸。 醫生提醒, 先天性肌性斜頸治療越早越好, 年齡越大, 斜頸和臉部畸形越難於完全矯正。
據專家介紹, 先天性斜頸並不是寶貝出生後馬上就能發現, 一般在出生後數天到2-3周, 在胸鎖乳突肌中段發現一個硬塊, 常位於右側, 呈橢圓形, 質地如軟骨狀, 似橄欖大小, 能隨肌肉而移動。 而且, 寶貝的頭部喜歡向有硬塊的一側傾斜。
到了寶貝出生後2個月,
先天性肌性斜頸病因不清, 由於多數發生於難產、臀產和剖腹產患兒, 有人認為是分娩時產傷造成胸鎖乳突肌內血管撕裂形成血腫後機化或因肌肉損傷後腫脹, 靜脈回流受阻而發生缺血性攣縮所致;也有人認為由於胎兒胎位不正, 頸部屈曲, 局部肌肉痙攣性缺血, 靜脈栓塞或感染性肌炎所致;還有人認為由於遺傳或先天性發育異常所引起。
專家說, 先天性肌性斜頸很少自然恢復, 一經發現應儘早治療。 最好在患兒4-6個月時來就診, 此時患側胸鎖乳突肌肌肉纖維變性, 可採用按摩、轉頭訓練、被動牽引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