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高血壓的七大常見誤區

一:能降壓的藥都是好藥降壓不是評定藥物療效的唯一標準, 也不是治療高血壓的唯一目的。 降壓同時還能保護靶器官, 無明顯不良反應, 不影響脂質代謝和糖代謝, 這類藥物適合長期服用, 才是最理想的藥物。

二:吃了藥就萬事大吉高血壓的療效是防和治的結果, 缺一不可。 有病吃藥就可以萬事大吉, 不懂得治療和預防的結合。 有的患者只講究藥物治療, 忽視了非藥物治療, 認為只要將血壓降下來就可以了, 殊不知, 心腦血管併發症依然沒有緩解。 臨床上有患者一邊吃藥, 一邊吸煙、喝酒, 治療效果很不好。

三:降壓越快、越低越好血壓下降過快、過低, 易發生腦缺血、體位性低血壓。 除了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需要緊急降壓外, 其餘高血壓病人, 即使血壓水準較高的Ⅱ、Ⅲ期高血壓病患者, 也應平穩而逐步降壓。

另外, 當人體處於靜止狀態, 血壓可自然下降20%, 而且以睡後2小時最明顯。 若病人臨睡前服了降壓藥, 2小時也正是藥物的高濃度期, 可導致血壓明顯下降, 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而使病人發生致命性腦血管問題。 因此, 按人類生物鐘用藥, 即上午9~10時、下午2~3時各用一次降壓藥更為安全有效。

四:盲信偏方, 自行服藥臨床上有患者搞偏方、驗方治療, 亂吃藥亂用降壓器具, 如降壓枕頭、降壓手錶之類。 使用後不但不能治療高血壓,

反而會延誤治療時機。 還有患者看藥品說明書有降壓作用的就用。 藥品選用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隨便服用很容易出現問題。

五:血壓降下來就停藥有人認為血壓降下來以後就可以停藥, 擔心吃藥的時間長了會產生耐藥性。 抗生素有耐藥性, 抗高血壓藥物沒有。 高血壓是終身疾病, 必須長期用藥, 所不同的是用藥的量可以根據病情調整, 定期和大夫聯繫, 及時調整用藥。

六:沒有症狀就不需要治療這類病人多數是檢查身體或看其他病時發現有高血壓病。 其實當血壓超過正常範圍(高限為139/89毫米汞柱)時就應進行相應的治療, 因為這時血壓對其靶器官(心、腎、腦)已開始侵害, 只是還處於功能代償期, 所以不出現症狀,

但不等於沒有病。 當然在這段時間不一定要服藥治療, 只要注意消除能引起高血壓的各種因素, 改善生活方式, 多數人的血壓也就能恢復正常。

七:過分擔心降壓藥的副作用藥物的副作用發生率是非常低的。 某種藥物只要曾經出現過副作用, 藥品產商都要提醒醫生和患者注意。 越是說明書中詳細標明副作用的藥物, 證明這種藥比較科學, 甚至更安全。 藥品說明書主要是給醫生看的, 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是安全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