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分佈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短暫、劇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經功能破壞的症狀, 被稱為三叉神經痛。 常於40歲後起病, 女性多於男性。 三叉神經痛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
三叉神經痛為驟然發生的劇烈疼痛, 但嚴格限於三叉神經感覺支配區內。
患者發作時常緊按病側面部或用力擦面部減輕疼痛, 可導致局部皮膚粗糙, 眉毛脫落。
有的患者在發作時不斷作咀嚼動作, 嚴重者可伴有同側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 所以又稱“痛性抽搐”。
患者每次發作僅數秒鐘至1~2分鐘即驟然停止, 間歇期正常。
三叉神經痛發作可由1日數次至1分鐘多次。
三叉神經痛發作呈週期性, 持續數周、數月或更長, 可自行緩解。
患者在病程初期發作較少, 間歇期較長。 隨病程進展, 間歇期逐漸縮短。
患者疼痛常從一側的上頜支(第2支)或下頜支(第3支)開始, 隨病程進展可影響其他分支。
眼支起病的三叉神經痛患者極為少見。
極個別患者可先後或同時發生兩側三叉神經痛。
臨床上, 患者面部某個區域可能特別敏感, 易觸發疼痛, 如上下唇、鼻翼外側、舌側緣等, 這些區域稱之為“扳機點”。
在三叉神經的皮下分支穿出骨孔處, 常有壓痛點。 發作期間面部的機械刺激, 如說話、進食、洗臉、剃須、刷牙、打呵欠、甚至微風拂面皆可誘發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