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床上血栓性靜脈炎的診斷方法

血栓性靜脈炎主要分為兩種, 即血栓性淺靜脈炎和血栓性深靜脈炎, 血栓性淺靜脈炎又分為肢體血栓性淺靜脈炎、胸腹壁靜脈的淺表性血栓性靜脈炎和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等。 血栓性深靜脈炎又分為小腿肌肉靜脈叢血栓性靜脈炎和髂股靜脈與膕靜脈血栓性靜脈炎。 臨床上應當根據不同特點仔細診斷。 後期則出現營養障礙性改變, 伴有瘀積性皮炎、色素沉著或淺表性潰瘍, 股、脛周徑較健肢粗1cm以上, 行走時腫痛加重, 靜臥後減輕。 如果血栓脫落而移至肺部, 有可能引起嚴重的肺栓塞併發症。

淺靜脈炎患者, 患肢局部紅腫, 疼痛, 行走時加重, 可觸及痛性索狀硬條或串珠樣結節。 下面介紹血栓性靜脈炎的診斷方法。

1、靜脈壓測定:患肢靜脈壓升高, 提示側壓處近心端靜脈有阻塞;

2、超聲:二維超聲顯像可直接見到大靜脈內的血栓, 配合Doppler測算靜脈內血流速度, 並觀察得呼吸和壓迫動作的正常反應是否存在。 此種檢查對近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陽性率可達95%;對遠端者診斷敏感性僅為50%-70%, 但特異性可達95%血栓性靜脈炎

3、放射性核素檢查:125I纖蛋白原掃描偶用於本病的診斷。 與超聲檢查相反, 本檢查對腓腸肌內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檢出率可高達90%, 而對近耽深靜脈血栓診斷的特異性較差。 本檢查的主要缺點是注入放射性核素後需要滯後48-72小時才能顯示效果。

4、阻抗容積描記法和靜脈血流描記法:前者應用皮膚電極, 後者採用充氣袖帶測量在生理變化條件下靜脈容積的改變。 靜脈阻塞時, 隨呼吸和袖地充、放氣而引起伏的容積波幅度小。 這種試驗對近端深靜脈雪山形成診斷的陽性率可達90%, 對遠端者診斷敏感性明顯降低。

5、深靜脈造影從足部淺靜脈內注入造影劑, 在近心端使用壓脈帶, 很容易使造影劑直接進入到深靜脈系統, 如果出現靜脈充盈缺損, 即可作出定型及定位診斷。 淺靜脈血栓形成診斷較容易, 局部症狀體征較明顯。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