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乙肝失代償期肝硬化一例

患者姜某, 男性, 48歲, 經理, 大三陽15餘年, 並伴肝硬化數年。 患者自患病以來, 每年例行體檢肝臟生化指標基本正常, 偶有ALT輕度升高, B超示脂肪肝, 未接受任何保肝治療及抗病毒治療。 平時控制飲食, 但經常飲酒, 幾乎每天都要喝3-4兩白酒。 2008年7月生意繁忙倍感疲勞, 但仍未就醫, 飲酒照常, 1個月後因乏力、納差、下肢浮腫在家人陪同下到當地醫院就診。 查肝功能生化指標明顯異常, HBV DNA升高, B超示肝硬化多發結節、脾腫大, 收入病房。

入院時實驗室及輔助檢查:

HBVM示乙肝“大三陽”, HBV DNA 6.09*105copies/mL, ALT 874 U/L, AST 551 U/L, A/G 28/39 g/L, TBIL 39.4 umol/L, WBC 4.2*109/L, Hb13.8*109/L , PLT86*109/L, 血糖6.3mmol/L, 肝脾B超示肝硬化伴脾腫大, 腹部CT示肝硬化、肝內多發小結節,

脾腫大, 少量腹水, 診斷慢乙肝、失代償期肝硬化。

予抗病毒治療, ETV 0.5mg/天, 同時予谷胱甘肽、促肝細胞生長素等保肝、降黴治療, 每天補白蛋白10g等對症處理, 但患者自覺症狀無好轉, 反而有疲乏、納差、腹脹明顯加重現象。 治療一周, 查HBV DNA 4.38*104copies/mL, ALT 264 U/L, AST 431 U/L, TBIL 133.2 umol/L, B超示肝硬化伴脾腫大, 大量腹水。 請我院專家會診, 停用ETV, 改用拉米夫定100mg/天治療, 同時加強退黃治療, 繼續補充白蛋白及利尿治療。 治療一周, 查HBV DNA 2.30*103copies/mL, ALT 61U/L, AST 81 U/L, A/G 39/39.5 g/L , TBIL 30.4 umol/L, 患者自覺症狀明顯好轉, 納可。 繼續治療一周, 查HBV DNA轉陰, ALT 34 U/L, AST 31 U/L, A/G 41/38.5 g/L , TBIL 22.6 umol/L, 腹水消失, 患者自覺症狀進一步好轉。 於2008年9月出院, 徹底忌酒, 繼續拉米夫定對症治療, 定期隨訪檢查各項指標。 2009年3月, 查HBVM示轉“小三陽”, HBV DNA陰性, ALT、AST正常, A/G 40.6/34.5 g/L。 繼續服藥, 並定期隨訪檢查。 治療至今兩年餘, 維持“小三陽”,

HBV DNA陰性, YMDD陰性, 肝功能正常, B超示肝硬化, 肝內小結節數量減少, 仍有脾腫大。

討論:亞太肝病指南指出, 對於慢乙肝失代償期肝硬化抗病毒治療, 拉米夫定為首選方案之一, 恩替卡韋和替比夫定也可以選用。 此患者開始選用ETV治療, 出現黃疸反跳, 臨床症狀加重, 原因可能在於乙肝失代償期肝硬化活動期間及長期大量飲酒, 過快過強的抑制病毒可能加劇機體免疫失調, 導致病情加重, 治療失敗。 拉米夫定臨床應用資料充分, 安全性好, 是乙肝失代償期肝硬化的有效抗病毒方案之一。 此外, 有國際資料顯示, 對於MELD評分大於20分的患者, 使用恩替卡韋治療發生乳酸酸中毒的機會增大。 因此, 通過這一病例, 提示臨床醫生注意在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療方案選擇時,

應遵照指南建議, 使用安全性高的有充分循證醫學證據的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