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癲癇治癒率可以這樣提高

患有癲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癲癇嚴重危害著患者身心健康, 而且治療起來也很麻煩, 需要長期堅持治療, 這樣就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 癲癇患者治療時要慎重, 不可病急亂投醫, 並且日常做好保健護理, 這樣才能有效提高癲癇治癒率。

一、正規服藥

治療癲癇病的目的是消除病因、控制發作、保持精神神經功能的正常。 因此對患者應進行整體的綜合治療, 其中主要包括病因治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手術治療等。 藥物是治療癲癇病的重要手段。 針對不同的發作類型及腦電圖特徵選用不同的藥物:用藥劑量要個體化;視病情定期檢查血藥濃度,

及時調整劑量。

二、慎重擇醫

癲癇病是一種發作性的慢性腦部疾病, 大多數患者是在發作過後就醫的, 這時選擇一位具有神經專科水準的醫生是很重要的。 專科醫生有能力區別類似癲癇病發作而不是癲癇病的疾病。 因為非癲癇病性發作性疾病比癲癇病性發作多10~20倍, 如嬰兒常見的點頭發作、屏氣發作、睡眠障礙和交叉擦腿;學齡兒童常見的暈倒、偏頭痛、局部性抽搐、成人癔症發作等。 假如缺少專業知識, 就可能把這些不是癲癇病性發作當作癲癇病治療, 使癲癇病的診斷擴大化, 給患者和家長造成精神痛苦與經濟負擔。

三、慎重治療

對於第1次發作的患者,

經過神經科醫生認真檢查、尋找病因、確定診斷為癲癇病後, 確定要不要給予抗癲癇藥物治療?對首次發作的癲癇病患者, 不急於用抗癲癇藥治療, 以後再發作1~2次後, 視發作情況再給予治療。 因為第1次發作的患者未必以後再發作, 若給那些僅發作一次的人長期服用抗癲癇病藥物是有害無益的。

對反復發作1~2次後再用抗癲癇藥仍屬早期治療, 這樣做既符合癲癇病診斷的定義, 又不影響治療效果。 對1年或1年以上只發作1次的少數患者, 一般也不用藥而繼續觀察, 但應向家長提出按癲癇病患者一樣限制一些活動。

多年的臨床實踐結果表明, 這種做法是可行的。 但對下列情況之一者, 應考慮用抗癲癇病藥物預防復發:第一次癲癇病發作持續時間超過15分鐘;腦部有器質性病變引發的癲癇病發作;先天性腦發育異常者;1歲以內或青春期反復發病等。

很多備受癲癇疾病折磨的患者, 不僅身體受損, 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了很大傷害, 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癲癇治癒率。 癲癇危害嚴重, 不僅需要長期堅持治療, 日常更是要做好保健護理, 這樣才可以提高癲癇治癒率。

一、勞逸結合

過重的體力勞動、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劇烈的體育運動, 都可誘發癲癇。 因此, 癲癇病人必須注意勞逸結合。 學校、社會對癲癇兒童的學習, 不宜要求過高, 成年病人的學習也不要過度緊張和疲勞, 以免使癲癇發作。

二、生活護理

癲癇患者應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

生活應有規律, 可適當從事一些輕體力勞動, 但避免過度勞累、緊張等。 飲食應給予富於營養和容易消化的食物, 多食清淡、含維生素高的蔬菜和水果, 勿暴飲暴食。

三、心理護理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 軀體的痛苦、 家庭的歧視、社會的偏見, 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 患者常感到緊張、焦慮、恐懼、情緒不穩等, 時刻擔心再次發病, 家庭成員應經常給予關心、幫助、愛護, 針對思想顧慮及時給予疏導, 使其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愉快的心情、良好的情緒。

四、病情觀察

癲癇患者家屬應充分瞭解患者發作特徵, 如發作的誘因、場所、發作時間、發作先兆、持續時間等。 嚴密觀察發作時的特點, 主要觀察是以抽搐為主, 還是以意識喪失為主,

抽搐部位、有無大小便失禁、咬破舌頭和外傷等, 只有把詳細的情況介紹給醫生, 才能有針對性的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