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腿功(又稱下肢功,每個動作重複12~36次)

功能鍛煉能夠活絡關節, 防止肌肉萎縮, 對於骨質疏鬆也能夠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這也是治療筋骨損傷的常用的方法。 我們知道功能鍛煉的方法有很多, 那麼你知道腿功嗎?它有哪些動作步驟呢?通過下文來瞭解一下吧。

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又稱練功療法, 古稱導引。 它是通過肢體運動來預防和治療某些損傷性疾病, 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的一種有效方法。

功能鍛煉對治療損傷能起到加速氣血流通, 祛瘀生新, 改善血液與淋巴迴圈, 促進瘀腫消散、吸收的作用;還能促進骨折的癒合, 使關節、筋絡得到濡養,

防止筋肉萎縮、關節僵硬、骨質疏鬆等, 有利於損傷肢體功能的恢復。 目前, 功能鍛煉在傷科臨床中已被普遍運用, 並被列為治療筋骨損傷的基本方法之一。

腿功

1.羅漢伏虎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 與肩梢寬, 兩手叉腰, 四指在前。

動作:①右腿屈膝, 左腿伸直然後下蹲;②還原;③左腿屈膝, 右腿伸直然後下蹲:④還原。 練功時上身宜伸直, 雙目平視前方, 初練時·不必過分下蹲。

作用:增強腰臀部及下肢肌力, 輔助治療髖關節的酸痛及股內收肌的麻木和萎縮。

2.白鶴轉膝

預備姿勢:兩足正立, 足跟併攏, 兩膝並緊, 身體前俯, 雙膝微屈, 兩手輕按於膝上, 目視前下方。

動作:①兩膝自左向後、右、前作迴旋動作;②自右向後、左、前迴旋。 每呼吸1次, 膝部迴旋1周。

作用:一般膝關節損傷解除固定後, 即可進行鍛煉。 能促進恢復膝關節功能和治療膝部酸痛、行走乏力等

3.行者下坐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 與肩同寬, 兩手抱肘。

動作:①足尖著地, 足跟輕提, 隨後下蹲, 盡可能臀部接觸足跟, 兩手對掌伸開兩臂伸直平舉;②起立恢復預備姿勢。 下蹲程度根據病人的可能.不應勉強, 必要時可扶住桌椅進行。

作用:增強大腿伸肌和臀部筋肉的力量。 治療腰、髖、腿、膝疼痛、酸軟無力及恢復髖、膝、踝的伸屈功能。

4.四面擺蓮

預備姿勢:兩足正立, 兩手叉腰, 拇指在後。 亦可採用臥位練習。

動作:①右小腿向後提起, 大腿保持原位, 然後右腳問前踢出, 足部儘量蹠屈;②右足還原再後踢, 以足跟觸及臀部為度;③右下肢抬起屈膝, 右足向裡橫踢,

似踢毽子一樣;④右下肢抬起屈膝, 右足向外橫踢。 練完後換左下肢作相同動作。

作用:增強下肢肌力, 常練本勢可健腿力, 強腰膝, 防治下肢關節和筋肉攣縮麻木, 筋肉酸痛等。

5.虛實換步

預備姿勢:立正, 兩手叉腰。

動作:①右足前進一步, 左足足跟提起、足尖點地;②右足後退一步, 左足足跟著地, 足尖翹起。 然後左換右, 各勢相同。

作用:鍛煉踝關節伸屈及小腿肌力, 以恢復行走功能。

6.仰臥舉腿

預備姿勢:仰臥位, 腿伸直, 兩手自然放置體側。

動作:作直腿抬舉動作, 幅度可逐漸增大。 後期可在小腿遠端綁砂袋增加重量練習。

作用:增加屈髖伸膝肌群的力量, 防治股四頭肌萎縮。

7.蹬空增力

預備姿勢:同“仰臥舉腿”。

動作:①屈髖屈膝的同時踝關節極度背伸;②向斜上方進行瞪踏,

並使足盡力蹠屈。

作用:使腿部的血液迴圈暢通, 防止下肢筋肉萎縮, 消除踝關節因損傷所致的腫脹, 改善髖、膝、踝關節伸屈功能。

8.側臥外擺

預備姿勢:側臥位, 下肢伸直。

動作:①做下肢外展動作;②還原。

作用:增強大腿外展肌力量, 防止外展肌的萎縮。 練習時可與上兩勢配合進行。

9.搓滾舒筋

預備姿勢:坐於椅凳上, 患足踏在竹管或圓棒上。

動作:做前後滾動竹管的動作, 使踝關節及膝關節作伸屈運動。

作用:恢復踝、膝關節的伸屈功能。

10.蹬車活動

預備姿勢:坐在一個特製的固定練功車上。

動作:作蹬車活動, 模擬踏自行車。 應根據具體情況定量定時。

作用:增加下肢筋肉的力量, 使下肢關節得到鍛練。

結語:本文主要給大家介紹了關於腿功的知識,

不同的動作, 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對於適合的朋友來說, 可以嘗試著鍛煉一下, 相信對於病情的控制和治療一定是非常有好處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