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器質性因素
卵巢先天性疾病及卵巢腫瘤已在前文中介紹過。
2、功能性因素
1)、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是女性不孕症中的常見病。 多見於青年女性, 特點為肥胖、多毛、月經失調和不孕, 雙側卵巢呈對稱性增大。 血清催乳素、FSH正常, LH升高, 雄激素過高。 PCOS的發病機理及病理生理目前尚為完全闡明, 有認為由於不瞭解的原因, 刺激了腎上腺功能初潮時的異常增大, 產生過多的雄激素, 引起腺外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而雌激素過多, 主要表現為雌三醇增高, 雌二醇與雌三醇比例倒置。 這種無週期性的從雄激素產生雌激素或不恰當的雌激素環境,
升高的LH持續刺激卵巢間質細胞, 合成過多的雄激素, 而FSH相對不足, 未能將之轉化為雌二醇而經外周組織轉化為雌三醇。 如此相互作用, 循環往復導致了持續性無排卵, 也就是由於不恰當的回饋系統造成了持續性無排卵。 PCOS常伴隨其他疾病, 如Cushsing綜合征、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甲狀腺疾病、卵巢或腎上腺產生雄激素的腫瘤、高催乳素血症等, 故有主張稱這類併發情況稱為PCO樣綜合征。 有人報導PCOS患者有家族史, 從某些PCO患者家譜的分析也可看到有性連鎖顯性遺傳。
2)、黃素化未破裂卵泡綜合征(Lute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 LUFS)
1975年Jewelewiez報導首例後, 才引起臨床重視。 本征因卵泡顆粒細胞黃素化, 成熟的卵細胞不能逸出, 亦即不能排卵。 診斷依據是在腹腔鏡檢查下, 在應有的排卵期後4-10日, 卵巢表面看不到排卵孔, 基礎體溫上升後B超檢查見卵泡直徑仍不縮小, 月經週期中腹腔液量特別是腹腔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準無突發性增高。 作卵泡穿刺術和採用hCG治療, 可誘發排卵。
3)、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
指婦女在40歲之前出現絕經。 初潮及早期月經正常, 甚至有生育史, 但隨後月經稀發, 直至完全閉經。 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和自身免疫、病毒感染有關。 血FSH和LH均高於40IU/L。 腹腔鏡下觀察卵巢皺縮,
4)、卵巢促性腺激素不敏感綜合征(Resistant Ovary Syndrome, ROS)
較為少見。 病因不明, 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與POF相似, 這類患者必須剖腹探查作適當的卵巢組織切片才能確診。 卵巢組織可見到卵泡。 患者需極大量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才能促使卵泡發育與分泌雌激素, 但妊娠機會仍很小。 POF和ROS均屬於高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下性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