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中醫辨證治乙肝

肝鬱脾虛型

一般屬慢性遷延性肝炎。 臨床表現為脅肋脹滿疼痛, 納食減少, 脘痞腹脹, 四肢倦怠, 大便溏泄, 舌淡苔白, 脈沉弦。 病機為邪擾肝膽, 肝失疏泄, 脾失健運而致肝鬱脾虛。

治療以疏肝解鬱, 健脾調中為主, 常用中草藥有醋柴胡、佛手、陳皮、郁金、白芍、丹參、當歸、山藥、茯苓、白術、藿香、蒼術等。
濕熱中阻型

一般屬慢性活動性肝炎。 臨床表現為脅脹脘悶, 厭油噁心納呆, 身目發黃, 尿黃, 大便黏滯或先幹後溏, 肢體困重, 倦怠乏力, 舌苔黃膩, 脈弦數或弦滑數。 病機為濕熱之邪擾於肝膽, 疏瀉不利, 以致氣機失調,

濕熱中阻。

治療以清熱利濕、疏肝健脾為主, 常用中草藥有醋柴胡、茵陳、板藍根、蒲公英、金錢草、茯苓、炒白術、車前子、炒梔子、丹皮、炒知母、小薊等。

瘀血阻絡型

多見於慢性活動性肝炎和肝硬化。 臨床表現為面色晦暗, 肝脾腫大且質地較硬, 蜘蛛痣肝掌, 脅痛, 女子行經腹痛, 舌質暗或有瘀斑, 脈沉細澀。 病機多為濕熱之邪入於血分, 不得透達, 肝氣不舒等所致。

治療以活血化瘀, 健脾和胃為主。 常用中草藥有醋柴胡、赤芍、白芍、丹參、炒白術、丹皮、小薊、茯苓、砂仁、陳皮、木香、沙參等。

肝腎陰虛型

多見於乙肝後期。 臨床表現為右脅隱痛, 腰酸腿軟, 頭暈目澀, 乏力懶言, 口燥咽幹, 失眠多夢, 舌體瘦, 舌質紅, 花剝苔或少苔, 脈細數無力。 病機多為肝陰既虧,

殃及腎陰而致肝腎陰虛。

治療以滋腎柔肝、健脾益氣為主, 常用中草藥有醋柴胡、丹皮、小薊、女貞子、枸杞子、赤芍、白芍、桑寄生、炒白術、生芪、沙參、茯苓等。

飲食禁忌與調養
肝炎患者的休息要根據肝炎的活動程度而定。

在肝炎的明顯活動期時(血清轉氨酶明顯升高), 應該完全休息, 甚至臥床休息。 如果肝炎基本靜止(血清轉氨酶完全正常), 則可以適當活動及鍛煉。 當然, 所有肝炎患者均應該避免重體力勞動, 並且保證充足的睡眠。

肝炎患者要特別注意清淡低脂的飲食。 應適量吃一些高蛋白的食品, 如蛋奶魚肉, 一天總量約150g, 多吃蔬菜, 特別是綠葉蔬菜, 一天蔬菜總量約300-500g, 同時應該保持體重, 防止因過胖而併發脂肪肝。

肝炎患者還要特別注意不要吃糖過多,

因為人體三大營養代謝主要依靠肝臟, 如果患肝病後還服食大量糖分, 必然會增加肝臟的負擔, 誘發糖尿病。

得了肝炎以後, 平時應該禁酒, 也不要喝含酒精的飲料, 忌服損害肝臟的藥物, 對一些常見病, 如感冒、咳嗽等, 服用中草藥或中成藥為宜。

肝炎患者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 中醫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 是人體對外界客觀事物的不同情緒反應, 只要調節正常, 就不會導致疾病。 若存在強烈或者長期的七情刺激, 就會擾亂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 使臟腑氣血功能發生紊亂, 導致疾病的產生或者加重。

因為“肝主怒”, 所以肝病患者多急躁易怒, 而慢性乙肝患者因長期患病, 精神壓力大, 情緒很不穩定,

這就特別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 不要過分顧慮疾病本身的危害, 否則整天悶悶不樂, 會影響睡眠和食欲, 甚至加重病情。 總之, 良好的心情對肝炎患者病情的恢復是非常重要的。

提醒:在乙肝治療中, 有患者口口相傳一些“新觀點”, 如“小三陽不用治, 大三陽非治不可”等等。 這些觀點並不正確, 網友切不可信這些錯誤觀點而延誤病情。

相關用戶問答
  • 2回答

    中醫要辯證治療食管癌嗎?

    食道癌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僅感不適,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進行性咽下困難,先是難咽幹的食物,繼而是半流質食物,最後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常吐黏液樣痰,為下嚥的唾液和食管的分泌物。患者逐漸消瘦、脫水、無力。持...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