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拉肚子的中醫辨證護理方法

如果家裡的寶寶拉肚子, 最著急的就是父母了, 寶寶身體素質比較差, 很容易生病, 那麼寶寶拉肚子怎麼辦?我們可以採用中醫辨證治療寶寶拉肚子, 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寶寶拉肚子的中醫辨證護理方法吧!

寶寶拉肚子的中醫辨證護理方法

傷食泄瀉

主症微熱或無熱, 噁心、不思食、嘔吐乳塊, 瀉下次數不多, 呈黃綠色水樣便或夾有奶塊便, 酸臭氣, 腹脹, 排氣惡臭, 舌苔白或黃厚膩, 脈滑數, 指紋沉。

護理措施

①嚴格控制飲食。 禁食6~12小時左右, 腹瀉好轉, 可進稀米湯或焦米稀粥。 忌油和生冷瓜果。

②按傷食不同可給與單味中藥煎服,

幫助消化。 傷于肉類, 焦山楂15克水煎服;傷於麵食, 炒萊菔子10克, 麥芽15克水煎服;傷於乳食, 麥芽15克水煎服;傷于穀類, 用雞內金、神曲、穀芽各10克水煎服。

③腹痛、腹脹引按摩法。 用掌心從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按順時針方向輪換進行腹部按摩約5~10分鐘, 手法要輕, 以誘導肛門排氣, 減輕腹脹痛。

風寒泄瀉

主症大便清稀如鴨糞或多泡沫, 色淡黃或青綠, 臭氣不甚, 日瀉10餘次, 腸鳴, 腹痛伴低熱, 稍咳, 口不渴, 舌苔白潤, 脈浮, 指紋紫滯。

護理措施

①避免受風寒, 在用熱水袋保暖時溫度不宜過高, 以防燙傷皮膚。 水瀉不止者可用艾條灸臍孔。

②飲食素淨, 忌生冷瓜果。 宜喂熱米湯、稀粥、煮爛麵食等流汁或半流汁飲食, 並可用生薑3克、紅糖6克煎湯服,

以溫中散寒, 止瀉止吐。

③若伴有傷風咳嗽發熱外感者, 應臥床休息, 用艾灸神闕穴。

濕熱泄瀉

主症瀉下次數頻量多, 蛋花樣水便, 日10餘次以上, 瀉下急迫, 嘔吐, 高熱, 煩渴, 精神煩躁或萎靡, 尿量少黃, 舌質紅, 舌苔薄黃膩, 脈滑數, 指紋青紫。

護理措施

①密切觀察大便性狀、次數, 注意患兒神態表情, 飲水量和小便情況。

②初起即腹瀉嘔吐, 應禁食, 根據病情輕重確定所禁食時間, 最長不能超2天。

③暴瀉高熱, 濕邪郁蒸及陽液損耗過多, 導致化火入營, 體溫在39.5攝氏度以上者, 可用35%酒精擦浴, 並針刺合谷、少商、大椎、曲池穴。 壯熱者可用水針如柴胡適量注曲池或合穀穴, 止瀉可用維生素b1針注雙側足三裡或天樞穴, 嘔吐針刺內關等。

口渴引飲, 用淡茶、淡鹽湯、桔子水或生薑2克, 鹽4~5克, 綠茶5克煎成口服液500毫升代茶飲。

脾虛泄瀉

主症形體瘦弱, 面色蒼黃, 肌膚鬆軟, 精神疲乏, 喜睡懶動, 自汗或盜汗, 乳食減少, 大便稀溏或乳食不化多殘渣, 唇舌淡白, 舌體胖, 舌苔薄白或少苔, 脈細弱, 指紋淡。

護理措施

①加強飲食護理, 食稀飯、爛面, 少進油葷, 取薏苡仁、山藥、扁豆、紅棗煨粥, 宜熱、軟, 少量多餐食, 不宜過飽。

②注意腹部保暖, 避免風寒。

③久瀉不愈, 配合針灸推拿。 針足三裡、天樞、氣海、陽陵泉, 拔針後加灸, 推拿運腹, 瀉大腸, 補脾土, 運土入水, 1~2天為1個療程。

治療小兒腹瀉的中藥處方

中藥處方(一)

辨證:濕熱。

治法:淡滲利水, 清利濕熱, 健脾燥濕。

方名:止瀉湯。

組成:匾蓄7.5克, 瞿麥7.5克, 車前子7.5克,

木通5克, 滑石7.5克, 通草7.5克, 黨參7.5克, 赤苓7.5克, 白術7.5克, 生甘草5克, 蓮肉7.5克, 扁豆7.5克, 薏苡仁7.5克, 木香2克, 黃連5克, 罌粟殼3克, 白頭翁7.5克。

用法:水煎服, 6個月以下患兒分6日服, 1歲以內分4日服, 1歲以上分2日服, 日服3次。

中藥處方(二)

辨證:脾虛熱, 胃失和降。

治法:健脾和胃, 清熱利濕。

方名:止泄靈。

組成:車前子(微炒)32克, 澤瀉(炒炭存性)64克, 木瓜24克, 胡黃連24克, 焦白術24克, 炒扁豆24克, 生山藥24克, 黨參16克, 廣木香16克, 葛根16克, 桔梗9克。

用法:共研細末過篩, 瓶裝備用, 開水調服, 日服3次, 3-6個月者每次1.2-1.5克, 6個月-1歲服1.5-2克, 1歲1個月-1歲8個月服2-3克, 1歲8個月-2歲服3-4.5克。

中藥處方(三)

辨證:濕熱泄瀉。

治法:清熱除濕, 斂陰固腸。

方名:龍牡三石湯。

組成:煆龍骨30克, 煆牡蠣30克, 生石膏30克, , 寒水石30克, 滑石30克。

用法:煎湯化水,

頻頻進服, 日服1-2劑。

中藥處方(四)

辨證:脾胃虛弱。

治法:補中益氣, 健脾止瀉。

方名:健脾粉。

組成:黨參120克, 甘草3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面, 篩為散。 2歲以下每次1-2克, 日服2次, 2歲以上加量, 6歲以上者, 每次3克, 日服2次。

中藥處方(五)

辨證:餵養失節, 饑飽無時, 損傷脾胃, 健運失司。

治法:消導止瀉。

方名:消導止瀉湯。

結語:上文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了寶寶拉肚子的中醫辨證護理方法, 家長們可以多瞭解一下, 如果家裡的寶寶拉肚子了, 應該及時治療哦, 希望大家能多瞭解, 也希望這些知識能幫助到大家哦!最後, 小編祝願大家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