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 一種治癒困難的慢性疾病, 因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 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 患者一般都比較自卑, 因為發病的不確定性, 所以癲癇患者的心態調整很重要。
一、癲癇患者的自卑心理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1、一是患者自己。 患者大庭廣眾之下發作後會產生自我封閉意識, 認為有損尊嚴, 會引起別人的嘲笑和議論。 另外, 由於癲癇是一種神經系統慢性疾病, 治癒要相當長時間, 而且在治療期間病也會發作, 從而使部分患者認為自己的治療失敗, 認為自己患的病是不治之症, 從而產生絕望、自卑心理;
2、另一方面癲癇患者的自卑心理來自社會, 由於癲癇發作具有突發性和戲劇性的外顯症狀, 這使不瞭解癲癇的人們在目擊發作時常常感到緊張和恐慌, 這是造成人們對癲癇患者歧視的主要原因之一, 加之確有一些癲癇患者伴有智力低下, 有些患者發作時有類似精神病樣的狀態, 故人們往往把癲癇患者與傻子、瘋子聯繫起來, 更加深了人們對癲癇患者的歧視。
二、專家提醒:癲癇發作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該病受到社會不公正的待遇。
由於上述原因, 癲癇患者往往會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 嚴重影響了癲癇的治療。 癲癇治療的目的不僅要控制發作, 更重要的是讓患者能身心健康地生活、成長。 要克服自卑心理,
綜上所述, 癲癇患者的心態調整很重要;另外, 也需要得到大眾的公平待遇。 這樣才不至於讓癲癇病患者感到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