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患兒肌張力測定方法有哪些

小兒腦癱疾病患者因為腦的原因使得患者的肌肉, 四肢均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尤其是患兒肌張力方面較同年齡的孩子會有比較明顯的差別, 那麼小兒腦癱患者肌張力測定方法都有哪些呢?

(1) 抱

通過抱起嬰兒的手感, 可以初步瞭解患兒肌張力的情況。 肌張力低下的患兒, 抱起時會感到困難, 有下沉的感覺, 患兒易從測試者手中滑下。 而痙攣的嬰兒, 抱起時會有強直感和抵抗感。

(2)姿勢觀察
超過3個月的正常嬰兒, 如把他放置於仰臥位, 他會自然躺著, 並不斷地對抗重力進行運動, 自如地保持一定體位和姿勢。

而肌張力低下的軟癱患兒, 如被放置於仰臥位, 上下肢常屈曲、外展, 缺乏主動運動。 肌張力亢進的痙攣患兒, 若被放置於仰臥位, 往往出現不對稱的異常姿勢, 主動運動少, 動作顯得刻板。 肌張力越高, 主動運動就越少。 原始反射就越強烈, 姿勢異常越嚴重。

(3) 觸摸
測試者可以通過用手觸摸患兒上肢及下肢的肌肉(上肢的肱二頭肌、肱三頭肌, 下肢的腓腸肌、股四頭肌), 來感受肌肉組織的緊張度。 若患兒肌張力低下, 那麼手感柔軟、鬆弛, 對手指的按壓較少有抵抗。 若肌張力正常, 觸摸時手感柔軟適中, 結實而富有彈性。 若肌張力高, 則手感緊張, 對手指的按壓有比較強的抵抗。

(4)被動運動
測試者對肢體作被動屈伸運動,

若肌張力低下, 則會感到沉重, 無抵抗力, 肢體無自我控制能力。 若肌張力高, 測試者則會感到明顯的抵抗, 而且這種抵抗力往往在運動開始時大於運動結束時。 肌張力正常的肢體在作被動運動時, 既可作出抵抗, 又可作出協同, 在一定的範圍內, 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測試者手感既不像低肌張力的肢體那樣沉重, 也不像高肌脹力肢體那樣有很大的抵抗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