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眼晶狀體混濁的疾病稱為白內障。 老年人患白內障病, 一是無任何原因, 只是隨著人的衰老而伴隨出現的緩慢進行的晶體混濁, 稱為老年性白內障, 二是因全身性或局部疾病, 如糖尿病、甲狀旁腺功能不全、嚴重營養不良所致的併發性白內障。
臨床表現
1.老年性白內障:一般起於40~50歲, 多為雙眼, 也可一眼先發病, 多數人晶體混濁在皮質內叫皮質型, 發病初期晶狀體赤道部的皮膚發生混濁, 呈輻射狀排列, 對視力無影響, 發展極慢, 要幾年十幾年後, 混濁部位逐漸侵入瞳孔區, 則視力逐漸減退至僅辨認指數,
少數人晶體混濁在核部稱核型白內障, 此型發展慢, 局限於晶狀體核心部發生混濁, 初期呈灰黃色, 以後轉為棕黃色至棕黑色, 散瞳檢查時晶狀體中央呈盤狀混濁周邊部有透明區, 由於晶狀體核的密度增加和屈光力增強, 使原有屈光性近視者, 一度可去掉花鏡看書, 視力可得到好轉, 以後視力逐漸模糊。
2.老年性併發性白內障:多見於糖尿病患者, 臨床表現與同時並存的老年性白內障不易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