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血小板分佈異引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

人體全身的血小板除分佈在外周血中外, 還有部分滯留在脾、肝等臟器內。 如果某種原因引起血小板大量被扣留在脾、肝等臟器內, 導致外周血小板減少, 這種現象被稱為血小板分佈異常。 引起這種分佈異常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兩種:

脾腫大

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腫大均能導致全血細胞的減少。 而由脾功能亢進引起的“脾亢性”血小板減少症, 一般程度較輕。 正常情況下體內1/3以上的血小板阻留在脾池內。 凡脾腫大的患者脾池內的血小板數明顯增多。 然而僅由脾腫大本身致使血小板減少至(40~50)×109/L以下者極為少見。

加之血小板功能及其壽命仍正常, 故很少有血小板減少相關出血表現。 但在惡性淋巴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 在脾池內血小板增多的同時, 伴有與自身抗體相關的血小板壽命縮短, 故此種病例脾切除可獲效。 相較而言, 進展期的肝病患者常伴充血性脾腫大, 但無血小板壽命縮短, 故脾切除無效。

低溫

在動物實驗及人體低溫誘導過程中, 常能出現一過性、甚至很顯著的血小板減少症, 後者往往是外科低溫複溫過程中發生出血的主要原因。 觀察研究表明, 體溫低於25℃時就能誘使人體出現血小板計數降低。 並且引用核醫學手段標記血小板, 發現複溫後, 幾乎全部的標記血小板均折回血循環。 這證明低溫致使的血小板減少並非永久破壞,

而是暫時阻留。 多數被扣留在脾、肝兩髒, 少數也可被扣留於其他部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