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不一樣的皮膚腫瘤常見類型

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是皮膚腫瘤常見類型, 它們都具有惡性程度低, 發展緩慢, 容易發現及方便活檢的特點, 如能做到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故預後良好。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詳細的吧, 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

皮膚癌是指皮膚表皮發生的惡性腫瘤。 皮膚癌多發於身體暴露部位, 如頭、面、頸、手背等部位, 占81.1%。 皮膚癌有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之分。 前者多發於眼旁、鼻、鼻唇溝和頰部, 後者多發於顳部、眼瞼、耳、頭皮、唇等部位。 皮膚癌的發生與長期日光暴曬, X線及熱輻射, 經常接觸石油、瀝青、砷、焦油等化學物質,

經久不愈的潰瘍等因素有關。 皮膚癌主要發生在老年人, 其中基底細胞癌多見於40歲以上, 鱗狀細胞癌多見於50歲以上者。 皮膚腫瘤常見類型:

1.基底細胞癌 一般分為4型, 最常見的是結節潰瘍型。

結節潰瘍型:初起是表皮出現一個小米粒至豌豆大小的蠟樣小結節, 一般表皮相當硬, 表面上常有小數擴張的毛細血管, 略高於皮膚表面, 或僅似紅斑而並不顯隆起, 或略呈結節狀, 表面的皮膚輕度向下凹陷。 結節可逐漸擴大或新的損害在附近出現, 相互融合, 形成一個有蠟樣光澤的盤形斑塊, 中央往往結成棕色、黃褐色或黯灰色痂, 繼而痂下發生潰瘍, 逐漸擴大, 形成圓形、橢圓形或不整形潰瘍, 大小自指甲蓋至銅錢大小不等,

潰瘍邊緣堅實及卷起, 往往呈半透明狀並凸凹不平, 周圍皮膚無炎症, 底部呈珍珠樣或蠟樣外觀, 有時損害表面完全為痂所覆蓋。 潰瘍緩慢向四周及深部擴展, 有如鼠咬狀, 形成基底細胞癌的一種典型臨床形態, 名為侵蝕性潰瘍。 潰瘍可部分癒合而發生瘢痕, 亦可擴展至皮下組織甚至軟骨及骨骼。 各種組織可被摧毀而成深坑狀。 發生於面部能破壞鼻、耳、眼眶及上頜竇等部位的軟骨和骨組織, 引起出血或顱內侵犯或毀形。 基底細胞癌損害發展緩慢, 一般極少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 也不轉移到別處。

色素型:結節較平面淺, 損害與結節潰瘍型相同。 由於含有較多色素, 損害邊緣除有珍珠色光澤外, 還點狀或網狀黯棕色或黑褐色的色素斑,

中央部分亦可見有色素沉著, 結痂後揭痂容易出血, 痂下可呈黯棕色甚至炭黑色顆粒狀, 與惡性黑色素瘤類似, 容易誤診。

硬斑狀或纖維化型:常見於頭頸部, 為堅硬淡黃色或黃白色斑塊, 略微隆起, 邊界不清, 似硬斑病樣, 可長期保持完整, 最後發生潰破。

淺表型:皮損表淺, 多發生於軀幹, 呈一片或數片浸潤性紅斑, 表面脫屑或結痂, 邊緣或整個皮損稍隆起, 至少有一部分邊緣呈細小珍珠樣或線條樣堤狀。 本型最後可纖維化。 類似銀屑病、濕疹或脂溢性皮炎。

2.鱗狀細胞癌

早期的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臨床表現上無明顯區別。 但是鱗狀細胞癌多發生于長期不正常狀態的皮膚, 往往是由角化病、粘膜白斑病或其他癌前疾病轉變而成。

初起皮膚損害往往是一個乾燥的、如小米粒至黃豆大堅硬之丘疹或小結節, 表面呈黯紅色或有毛細血管擴張, 粗糙不平, 中央有緊密附著的角質物, 不易剝離, 用力剝離則易引起出血, 剝離後將再長出角質性物質。 以後中央可發生潰瘍, 潰破面不斷增大, 其發展較基底細胞癌為快。 在較短時間內, 形成一個乳白色顆粒或壞死組織的癌性潰瘍。 有時形成相當深度的潰穴, 狀似火山噴口, 合併感染則有粘稠膿液, 臭味異常, 自覺疼痛, 有的鱗狀細胞癌向外發展, 可與深部組織粘連, 形成基底廣闊的贅生物, 外表像乳狀或菜花樣腫瘤。

在上面專家為您簡單介紹的皮膚腫瘤常見類型,

您瞭解了嗎?還有什麼疑問嗎?歡迎諮詢我們的線上專家, 我們將真誠為您服務!

皮膚腫瘤: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