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豆:
土豆皮中含有“配糖生物鹼”,其在體內積累到一定數量後就會引起中毒。 由於其引起的中毒屬慢性中毒, 症狀不明顯, 因而往往被忽視。 馬鈴薯燒牛肉, 由於這兩種食物消化時所需胃酸濃度不同, 會延長食物在胃中的滯留時間, 而拉長胃腸消化吸收的時間, 造成胃腸的不適。 因此食用土豆最好去皮, 特別要削淨已變綠的皮。
2柿子:
柿子未成熟時, 鞣酸主要存在於柿肉中, 而成熟後鞣酸則集中于柿皮中。 鞣酸進入人體後在胃酸的作用下, 會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起化合作用生成沉澱物--柿石,
3白果:
白果皮中含有有毒物質“白果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和“白果醇”等, 進入人體後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 引起中毒。 另外, 熟的銀杏肉也不宜多食。 食用白果前, 一定要用開水燙掉外面的紅軟膜、去芯(綠胚芽)。 成年人每天最多吃10粒, 而且最好熟食。
4荸薺:
荸薺常生於水田中, 其皮能聚集有害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學物質。 另外, 荸薺皮中還含有寄生蟲, 如果吃下未洗淨的荸薺皮, 會導致疾病。 生食或熟食荸薺都應去皮。
5四季豆和菜豆:
它們的有毒成分主要是皂疳和胰蛋白酶抑制物。 烹調時, 應先將其煮熟,
6蠶豆:
體內紅細胞缺乏6-磷酸葡萄糖去氧酶, 吃了蠶豆後會得溶血性黃疸, 又稱蠶豆病。 這種病多有遺傳性, 因此, 有家族病史的人應到醫院檢查, 並避免吃蠶豆。
7鮮豔水果:
凡是外皮鮮豔的水果都應該削皮後食用, 因為它們的果皮含有豐富的“炎黃酮”.這種化學物質進入人體, 經腸道細菌分解成為二羥苯甲酸等, 對甲狀腺有很強的抑制功能。 另外, 有些果蔬皮雖然無毒, 但含有過多的粗纖維, 對胃腸道可能造成損傷。 此外, 由於纖維能刺激腸道的蠕動, 一些患有胃腸疾病的人, 如胃潰瘍、胃炎和各種慢性腸炎病人等, 都要少吃水果皮, 以免使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