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到這種現象:一個孩子在前面跑, 大人端著飯在後面追, 追上了喂一口, 孩子接著跑, 大人跟著追。 這種不良習慣的形成主要責任在父母。
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時, 沒有重視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 甚至於剝奪這種能力。 他們有的嫌孩子吃得慢, 耽誤時間, 不如喂他吃來得快;有的嫌孩子吃得狼藉滿地, 難以打掃。 所以往往不給孩子鍛煉的機會, 更有甚者, 奪下孩子手中小匙或筷子, 硬性強喂。 正是由於這樣, 孩子不需要自己握勺或筷子吃飯, 他的手就正好可以玩, 就形成了一邊玩一邊吃的壞習慣。
孩子一邊玩, 一邊吃, 注意力都在玩上, 消化腺分泌受到抑制, 就是吃下去一碗飯, 也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 直接影響營養的攝入和生長發育。 另外, 不讓寶寶早日自己動手握匙或筷子吃飯, 對大腦發育也是不利的。 醫學研究證明, 運用筷子夾食物時, 會牽動肩、胳膊、手腕、手指等部位30多個關節和50多條肌肉。 這些關節和肌肉的伸屈活動, 只有在中樞神經系統協調配合下才能完成其夾取的動作。 用筷子進餐必然促使孩子“手巧而心靈”, 起到“健腦益智”的作用。
因此, 當孩子長到一歲半左右, 他的手的能力在發育上已能握匙吃飯, 到兩歲就能學用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