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干擾素可治療慢性乙肝?
臨床試驗表明高劑量則高療效, 但高劑量亦伴有更多的副作用。 比較每日1次或隔日1次注射, 病毒抑制程度無差別。 因此臨床一般用3萬單位, 隔日1次或每週3次, 療程 3-6個月, 可達到 30%-45%HBeAg陰轉率, 其中 5%-25%HBsAg及HBVDNA可望陰轉。
鑒於單用干擾素治療效果不太令人滿意, 自80年代開始試驗聯合療法, 如干擾素與阿糖胞苷、無環島苷及與免疫調節劑聯合應用, 初步試驗表明對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有較好的反應。
大劑量應用干擾素後可出現高熱、寒戰、低血壓、噁心、腹瀉、肌痛及乏力等。 初期可有流感樣症狀,
乙肝抗病毒治療要注意三點
一看療效:保持病毒不可測
慢性乙肝是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 乙肝病毒的持續複製會引起肝臟組織的炎症和損傷。 由於現有的治療還未能徹底清除患者體內的乙肝病毒, 所以需要選擇能夠強效持久降病毒的藥物, 將病毒持續抑制在盡可能低的水準, 從而持久穩定地控制病情, 遏制疾病向肝硬化、肝癌進展。
二看耐藥:耐藥發生率盡可能最低
耐藥問題仍然是目前的乙肝抗病毒治療中不可避免的難點。 一旦遭遇耐藥, 不但導致抗病毒藥物失效、病毒反彈, 患者還將在不斷加藥換藥的過程中承受著額外的治療成本。
三看安全性:品質保證很重要
選擇乙肝藥物和選擇其他藥物一樣, 需瞭解藥物的不良反應、臨床資料、使用經驗以及產品品質, 由於慢性乙肝治療週期較長, 藥物的品質和安全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除藥物上市前的大規模臨床試驗資料外, 藥物在實際臨床治療中的資料積累也是確保藥物合理使用的重要依據。
另外, 即使化學成分相同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