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亦稱消化道紊亂, 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疾病。 嬰幼兒消化器官發育尚不完善, 對食物的耐受力較差, 同時, 嬰兒不斷地生長發育, 所需營養物質相對成人更多, 因此容易引起消化機能紊亂。 一些外部的因素也可引起寶寶腹瀉, 常見的有:飲食過量、長期營養不足或不平衡、天氣太熱或太涼、細菌或病毒感染等。
嬰兒腹瀉病因各異, 其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 有的寶寶感染細菌和病毒, 會出現大便次數較平日迅速增多, 質地變稀, 呈稀水樣, 有時帶有黏液或膿血, 常伴有食欲差、嘔吐、發熱、尿量減少等症狀,
寶寶腹瀉的預防
腹瀉原因雖是多種多樣, 但預防方法有相同之處。 首先, 根據營養原則和不同年齡的需要, 安排合理膳食, 使食物的營養素均衡。 其次, 注意冷暖適宜, 平時多喝水。 最主要的是護理人員(包括父母、保姆等)必須健康無病, 注意清潔衛生, 喂哺用具必須每次煮沸消毒。
飲食調整
1、飲食過多
要減少飲食量, 使寶寶的腸胃得以休息。 吃配方奶的寶寶可暫時減少每頓的奶量, 並用米湯稀釋。 已添加輔食的寶寶, 應暫停輔食, 待腹瀉停止後,
2、長期營養不足或不平衡
對這些寶寶一定要耐心細緻地調治。 這些寶寶已形成慢性營養不良(俗稱奶癆), 因腸胃消化功能差, 若營養食品添加過快, 反可引起更多次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