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小兒鼻子愛流鼻涕怎麼辦?
捏脊的部位
捏脊的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兩旁,
脊柱在背部的正中,
是經絡中的督脈所在,
脊柱的兩側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路線,
經絡穴位有風府、大椎、腰俞、至陽、命門、腰陽關、八、背俞穴等。
通過捏脊刺激這些穴位,
可以起到通經活絡,
調和氣血,
平衡陰陽及調整臟腑的治療作用。
常用手法
捏脊療法常用手法為捏、拿、推、撚、提五種,
臨床上,
這八種手法綜合運用,
完成整個捏脊操作過程。
1.捏法:用雙手拇、食二指將皮膚提捏起來,
所提皮膚的多少要適當,
提捏過多不易推進,
2.拿法:是捏法的進一步動作, 拇指用力下壓, 食指用力上抵, 拿法同捏法是相互配合, 相輔相成的。
3.推法:以食指為主, 將提捏起來的皮膚向前推動。 具體作法是, 將食指二、三節緊貼皮膚, 與拇指協調, 均勻地向前推進, 邊捏拿邊推進, 推進速度應適當, 過快則容易滑脫, 過慢則不易推進。
4.撚法:拇、食指相對用力, 食指向前上用力, 拇指向後下拿捏, 使皮膚從內前向外後撚動, 尤如撚線一般, 使捏脊動作向前進。
5.提法:用拇、食指緊捏皮膚向外拉提的動作。 具體操作時, 每捏3至5下提拉一次, 提拉時往往就在“俞穴”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