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名詞, 同一個可能有多種含義, 拿“二障”來說, 可以有煩惱障和所知障、煩惱障和解脫障、理障和事障、內障和外障等四種解釋, 一般指煩惱障和所知障, 煩惱障依我執而生, 所知障依法執而生。
障是對菩提妙智的掩蔽, 主要來自內心因緣。 內心清淨, 外在因緣障礙不了。 內心不清淨, 不等外在因緣障礙, 內心自我障礙。 菩提妙智依因果法則而生, 因果法則就是道、佛性, 內證因果法則, 自然通達一切, 一切自然是“一”, 我就是因果法則, 我就是一切。 瞭解僅止於皮毛的因果現象, 始終還是一個凡夫, 現代科學研究走的就是這種心外求法的道路,
法我二執是依因果法則而生的一念無明, 究其根本是未與空性因果法則相應的無始無明。 入世出世再出出世是成佛必經的過程, 只有從本來無一物的因果法則示現的因緣中返證、轉煩惱為菩提, 才具備無上正等正覺的資糧。 而我凡夫老是在因緣中糾結, 被干擾、生煩惱、受迷惑、難解脫, 主要是與貪嗔癡有關的因緣作亂, 所以需要持戒, 因戒得定, 因定發慧。 不理、不想是戒, 清淨無染是定, 內心清淨, 二障蠲除, 內證空性因果法則, 菩提妙智得以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