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近年來成了熱詞, 醫生們也紛紛總結出了判斷這種疾病的招兒:比如看耳垂褶皺、面相是否顯老、有沒有瞼黃瘤等。 診斷冠心病絕對的“金標準”—冠脈造影檢查。 哪些人需要做?哪些人不能做這項檢查呢?
冠心病是一種缺血性心臟病
先來看看冠心病的定義。 它是冠脈動脈(負責向心臟供血供氧的血管)發生粥樣硬化或血管痙攣引起的管腔狹窄或閉塞, 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心絞痛)或心肌壞死(心肌梗死)的心臟病。
冠脈造影是怎麼做的?
冠狀動脈造影多取四肢動脈為入路, 尤其經皮穿刺橈動脈最常用,
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是利用血管造影劑, 通過特製的心導管經皮穿刺上肢橈動脈或者下肢股動脈, 沿降主動脈逆行至升主動脈根部, 然後探尋左或右冠狀動脈口插入, 注入造影劑, 使冠狀動脈顯影, 清楚地將整個左或右冠狀動脈的主幹及其分支的血管腔顯示出來。
它可以瞭解血管有無狹窄病灶存在, 對病變部位、範圍、嚴重程度、血管壁的情況等作出明確診斷, 決定治療方案(介入、手術或內科治療), 還可用來判斷療效。
如果你是以下人群之一, 醫生會建議做冠狀動脈造影:
1、有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病史病人。
2、有胸悶、胸痛症狀, 高度懷疑有冠心病病人。
3、冠狀動脈支架術後或外科搭橋術後再發心絞痛的病人。
4、50歲以上需做重大手術的病人。
5、無法解釋的心電圖異常需排除冠心病的病人。
6、經冠脈CT檢查有血管嚴重狹窄的病人。
哪些人不適合做冠狀動脈造影:
1、未控制的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2、未控制的高血壓;
3、未控制的心功能不全;
4、未糾正的低鉀血症、洋地黃中毒、電解質紊亂;
5、發熱以及感染性疾病;
6、凝血功能障礙;
7、造影劑過敏;
8、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
9、急性心肌炎。
以上這些不是絕對禁忌症, 而是相對禁忌症, 如果這些情況存在, 就必須評估得益與風險之間哪個更大一些。
順便說一下術前準備:
1、導管室設備、藥品及工作人員。
2、患者抗凝準備(阿司匹林、波立維、低分子肝素)
3、 患者及家屬簽署同意手術的知情同意書。
4、術前完善超聲心動圖、X片、生化、血尿便常規、凝血指標等檢查。
5、備皮。
6、碘過敏試驗。
7、留置針穿刺等。
術後注意
1、監測有無不適, 注意心電圖及生命體征等。
2、補足液體, 防止迷走反射, 心功能差者除外。
3、橈動脈穿刺徑路在拔除鞘管後對穿刺點局部壓迫4-6小時後可以拆除加壓繃帶。 股動脈入路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後, 可即刻拔管, 常規壓迫穿刺點20分鐘後, 若穿刺點無活動性出血, 可進行制動並加壓包紮, 18-24小時後可以拆除繃帶開始輕度活動。 如果使用封堵器, 患者可以在平臥制動後6小時開始床上活動。
4、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紅腫及雜音, 穿刺的肢體動脈搏動情況、皮膚顏色、張力、溫度及活動有無異常。 高血壓病人如何管理好血壓
陝中大附院 心病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