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咳嗽的藥物貼敷療法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 肺失宣肅, 肺氣不清所致, 以咳嗽、咯痰為主要症狀的病症。 多見於急、慢性支氣管炎。

咳嗽藥物貼敷療法—

貼敷部位:神厥穴(圖一)。

藥物組成:公丁香0.5g, 肉桂5g, 蒼耳子3g, 白芥子4g, 半夏3g。

製備方法:上藥共研細末。

操作規程:用時先將肚臍用酒精消毒, 趁酒精未幹之際, 將藥粉倒入臍內, 用藥拭視肚臍大小而定, 小者倒滿肚臍, 大者半臍窩即可, 然後蓋上1塊比肚臍大的膠布。

操作間隔:每2日換藥1次, 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慢性支氣管炎咳嗽。

咳嗽藥物貼敷療法二

貼敷部位:神闕穴(圖一)。

藥物組成:麻黃1g, 杏仁2g, 細辛lg,

五味子lg, 甘草lg, 生薑適量。

製備方法:將前5味藥烘乾研為細末, 與生薑搗成膏。

操作規程:敷於臍上, 外用膠布固定。 上用熱水袋熱敷15~30分鐘。

操作間隔:每日貼敷1次, 至痊癒為止。

主治:風寒咳嗽。 症見咳嗽聲重, 痰稀色白或伴鼻塞、惡寒, 流鼻涕等。

咳嗽藥物貼敷療法三

貼敷部位神闕穴(圖一)。

藥物組成:吳茱萸15g, 肉桂30g, 丁香15g, 冰片lg。

製備方法:將上藥共研細末, 裝入有色瓶內密封備用。

操作規程:北方患者于白露前後, 南方患者于寒露前後, 取藥粉適誕填入臍中, 以臍滿為度, 外用膠布封貼。

操作間隔:2~3日換藥1次, 10次為1個療程。 每個療程間隔5~7日, 連貼4~6個療程, 直至次年春暖花開。 急性發作時可配合內服藥物療法。 一般用藥3~5個療程即獲顯著療效。

主治:肺胃虛寒所致痰濕咳嗽。

咳嗽藥物貼敷療法四

貼敷部位:神闕穴(圖一)。

藥物組成:魚腥草15g, 青黛lOg, 蛤殼10g, 蔥白3根, 冰片0.3g。

製備方法:將前3味藥研為末, 蔥白、冰片與藥末共搗成糊。

操作規程:用時將臍部消毒後, 取藥糊納入臍內, 用膠布固定。

操作間隔:每日換藥1次, 直至痊癒停藥。 一般用藥3~5日即愈。

主治:風熱咳嗽。

咳嗽藥物貼敷療法五

貼敷部位:大椎、肺俞、天突、心俞、膈俞、脾俞、腎俞(圖一、圖二)。

藥物組成:白芥子3g, 細辛2g, 炙麻黃2g, 延胡索3g, 冰片0.3g。

製備方法:將上藥共研細末, 用生薑汁調成糊。

操作規程:用時敷於上穴, 外用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敷藥前將穴位局部皮膚清洗乾淨。 敷藥後有灼熱感為佳, 2~4h有刺痛感則去。

操作間隔: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 三伏天用效佳。

主治:痰濕咳嗽, 風寒咳嗽, 症見喘息氣促者。

咳嗽藥物貼敷療法六

貼敷部位肺俞、大杆、後溪(圖二、圖三)。

藥物組成:瓜萎1枚, 貝母50g, 青黛15g, 蜂蜜120g。

製備方法:先將貝母、古黛混合研為細末, 再將瓜萎連皮子搗茸(幹者研細末), 放蜂蜜入鍋內加熱, 除去浮沫, 入以上3味藥攪拌如膏。

操作規程:用時將藥膏貼在肺俞、大杼、後溪穴上, 蓋以紗布, 膠布固定。

操作間隔:1~2日換藥1次。 一般用藥7~10日即顯效。

主治:久咳、熱咳、乾咳、虛勞咳嗽。

咳嗽藥物貼敷療法七

貼敷部位:神闕穴(圖一)。

藥物組成:鮮地龍10條, 白糖適量, 麵粉適量。

製備方法:把地龍放在碗內, 撒上白糖, 片刻地龍體液外滲而死, 入麵粉和成膏, 製成直徑為3釐米的藥餅。

操作規程:將藥餅貼于神闕穴上。

操作間隔:每次貼4~6h,

每日2次, 連貼2~3天。

主治:感冒咳喘。

咳嗽藥物貼敷療法八

貼敷部位神闕穴(圖一)。

藥物組成:制半夏10g, 白果仁9g, 杏仁9g, 細辛6g。

製備方法:以上諸藥共研末。

操作規程:用薑汁調為糊狀, 外敷臍部, 紗布包紮。

主治:肺寒咳嗽, 喘息。

咳嗽藥物貼敷療法九

貼敷部位神闕穴(圖一)。

藥物組成:天竺黃10g, 雄黃1g, 朱砂lg, 天南星1Og, 丁香2g。

製備方法:諸藥共研為細末, 過篩後人瓶, 密封備用。

操作規程:用時取藥末適量, 填入患者神闕穴, 外以膠布固定。

操作間隔:每日換藥1次, 10日為1療程。

主治:風痰型咳哮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