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都各不相同, 如果想要讓身體更健康, 在平時就有必要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做出瞭解, 由於腸胃在人體內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 所以我們也應給予胃部多一些關注, 要學會分清胃寒還是胃熱。
1、我們日常吃下的食物, 在胃酸的作用下, 發生數以千計的化學反應, 放出大量的熱, 掩蓋了胃寒還是胃熱的現象;
2、胃寒和胃熱只是相對的, 胃熱不是指胃的溫度很高, 胃寒也不是指胃的溫度很低, 人體是一個不錯恒溫裝置, 你如果怕小孩凍壞, 我們往往可以把小孩緊緊抱在懷裡, 胃寒和胃熱,
3、儘管胃熱一點點或寒一點點, 胃的功能卻會有很大的差異, 胃寒反應的更多是胃氣下沉, 而胃熱反映的胃氣上升多一點;這是冷與熱的自然規律, 不能因為在我們的胃裡就違反這種規律;
4、所以我們只需要判斷其中一種症狀, 假如是胃熱的症狀, 具有這種症狀則胃熱, 相反就是胃寒或胃適度, 即剛剛好;
5、就胃熱來說, 熱意味著有熱氣, 熱氣往往也稱為身體中的火氣, 反言之, 如若身體之火氣不是身體之熱氣的話, 身體的這種火就真的無法理解了, 沒有人身體真的會有火, 即使吃剛烤好的燒烤, 也是在唾液的攪合下吞下, 身體之火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熱氣;
6、胃熱就會有熱氣的反應, 沒有人能想像胃熱反應在寒氣上, 所以我們的問題就簡單了很多, 就是了解身體之火,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上火了, 這上火也有學問的;
7、我們談到的身體的火一般分兩種情況, 一是心火, 一是胃火,
胃如何能上火呢?比如吃的辛辣的後感覺胃中灼熱, 食道如喉嚨因辛辣刺激而熱痛, 排便也有灼熱感, 這就讓胃上火了。 這火的持續會通過食道上行, 反映出口腔味重, 即口臭。
8、心火則大不一樣, 心火有時同腎火, 腎火也屬心火, 因為一般情況下, 會心腎相交, 及腎火與心火都在血脈中, 平衡三焦(主要是上焦與下焦的平衡);舉個例子也能說明問題, 就是吃偉哥, 會立馬心熱, 血脈熱暢並上頭;
9、身體唯一能處理心火的是肝臟(解毒,
10、這樣問題就清晰了, 除了上眼的火(火上眼實際上會策動頭部有上火的感覺), 你還感到自己有火的話, 如口中, 喉嚨緊張腫痛, 口舌易生瘡, 食道及大便灼熱感, 考慮就是胃熱症狀了;
11、胃熱一般進不了血液, 進入血液是有小腸根據要求吸收營養的, 所以溫熱也只能在消化道上下游走;
12、還有一種情況較特殊就是肺一氣管, 跟食道能部分連通, 肺中之火一般有呼吸是跟血交換(血液)得來的, 但食道火太大時難免進入呼吸系統而交織在一起。
13、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舌頭是心的代表, 口腔和唇是胃的代表, 舌頭在口腔中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