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臍療法是在病人肝部敷藥, 並保留一定時間, 通過皮膚吸收使藥力作用於人體, 產生治療效果。 敷臍療法自古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 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 晉代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就記載過敷臍療法。 屬於中醫外治範圍, 通過局部的剌激作用和藥物的自身作用, 統通經絡、調和氣血、調整臟腑功能, 以調節機體的狀態。 具有療效可靠, 方法簡便, 廉價安全等特點。
敷法:將藥物研成粉末, 加入適當的液體調和成膏狀或糊狀敷於臍部, 外用膠布固定。
貼法:將藥物先製成膏藥, 貼於臍部, 固定好。
滴法:將溫熱藥汁,
1.要求患者保持平臥, 使之能敷貼穩妥, 防止藥物流失。
2.在藥物敷貼之前, 穴區局部應洗淨擦乾或用75%酒精消毒。 凡局部穴區有感染或破損, 不宜貼敷。
3.有一定刺激性的藥物敷貼時間不可過長, 有過敏反應史的患者, 應禁用。
4.對所使用的藥物過敏者, 禁用此方法。
5.敷貼藥物多為辛香之品, 為防止揮發, 藥粉配製好後, 宜密封保存備用。
陰虛陽亢型膏血壓:症見頭暈目眩, 頭痛, 或頭脹, 耳鳴, 眼花, 兩目乾澀, 顫紅盜汗, 五心煩熱, 口幹, 煩躁易怒, 失眠多夢, 腰膝酸軟, 足跟痛, 遺精, 夜尿頻, 舌紅, 少苔或無苔, 脈弦細數, 尺弱明顯。
茱萸龍膽散
【組成】吳茱萸(醋制)、龍膽草。
【用法】將上述兩藥以100:1的比例取適量用水調勻,
【說明】每天換藥1次, 2周為1個療程, 一般3~5天見效。
附子生地散
【組成】附子、生地黃。
【用法】將附子、生地黃等比例取適量用雞蛋清調勻, 貼在臍孔上, 外用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 每天更換1次, 15天為1個療程, 一般3~5天見效。
膝藤降壓散
【組成】牛膝、鉤藤。
【用法】將牛膝、鉤藤粉碎成藥粉, 等比例用凡士林調勻, 隨時使用隨時調配, 貼在臍孔上, 外用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 每天更換1 次, 10天為1 個療程, 一般4~5天見效。
枯草降壓方
【組成】夏枯草、黃精、車前草。
【用法】將夏枯草、黃精、車前草等比例用凡士林調勻, 隨時使用隨時調配, 貼在臍孔上, 外用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 每天更換1次,
肝火上炎型高血壓:症見頭暈, 頭痛, 頭脹, 耳鳴, 面紅目赤, 口苦咽幹, 脅肋脹痛, 煩躁易怒, 多動不安, 寐少多夢, 大便秘結, 小便黃赤, 舌質紅, 苔黃, 脈弦有力。
茱萸龍膽散
【組成】吳茱萸(醋制)、龍膽草。
【用法】將上述兩藥以100:1的比例用水調勻, 隨時使用隨時調配, 貼在臍孔上, 外用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說明】每天換藥1次, 2周為1個療程, 一般3~5天見效。
附子生地散
【組成】附子、生地黃。
【用法】將附子、生地黃等比例取適量用雞蛋清調勻, 貼在臍孔上, 外用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 每天更換1次, 15天為1個療程, 一般3~5天見效。
子草降壓方
【組成】決明子、夏枯草。
【用法】將上述兩藥以80:1的比例取適量用凡士林調勻, 貼在臍孔上, 外用紗布覆蓋,
【說明】睡前使用, 每天更換1次, 10天為1個療程, 一般4~5天見效。
寄菊降壓方
【組成】桑寄生、菊花。
【用法】將上述兩藥粉碎後, 等比例取適量用大蒜汁調勻, 貼在臍孔上, 外用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 每天更換1次, 15天為1個療程, 一般4~6天見效。
痰濁阻滯型高血壓:症見頭暈目眩或頭重如蒙, 胸脘痔悶、倦怠嗜臥, 肢體沉重, 食少多寐, 噁心嘔吐, 時吐痰涎, 大便溏, 舌體胖大, 舌質淡, 苔白厚膩, 脈弦滑或緩。
半夏竹茹散
【組成】半夏30g、竹茹20g。
【用法】將上兩藥研成粉末, 分3次使用, 每次用最約15g, 用生薑汁調成糊狀, 貼在臍孔上, 外用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 每天更換1次, 15天為1個療程, 一般3~5天見效。
陳芩散
【組成】陳皮、茯苓。
【用法】將二藥粉碎,
【說明】睡前使用, 每天更換1次, 15天為1個療程, 一般4~7天見效。
二術散
【組成】白術、蒼術。
【用法】將二藥粉碎, 等比例用雞蛋清調勻, 貼在臍孔上, 外用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 每天更換1次, 10天為1個療程, 一般2~4天見效。
夏草降壓方
【組成】半夏、桂枝、甘草。
【用法】將三藥粉碎, 等比例用生薑汁調勻, 貼在臍孔上, 外用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 每天更換1次, 15天為1個療程, 一般3~5天見效。
氣滯血瘀型高血壓:症見頭暈目眩, 頭脹, 頭痛, 痛有定處, 急躁心煩, 胸悶脅痛, 腹痛拒按, 面色黧黑, 口唇紫黯, 肌膚甲錯, 或皮膚有瘀點、瘀斑, 口渴欲漱而不飲, 舌紫黯, 或有瘀點、瘀斑, 脈弦澀。
桃杏梔子散
【組成】桃仁、杏仁、梔子。
【用法】將上藥以等比例研成粉末,每次用最約15g,用水調成糊狀,貼在臍孔上,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每天更換1次,15天為1個療程,一般3~5天見效。
川芎郁金散
【組成】膽南星、川芎、郁金。
【用法】將上藥以等比例研成粉末,每次用量約15g, 用水調成糊狀,貼在臍孔上,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每天更換1次,15天為1個療程,一般3~5天見效。
丹芍散
【組成】丹皮、川芍、赤芍。
【用法】將三藥粉碎,等比例用雞蛋清調勻,貼在臍孔上,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每天更換1次,15天為1個療程,一般5~6天見效。
膝龍散
【組成】牛膝、丹參、地龍。
【用法】將三藥粉碎,等比例用生薑汁調勻,貼在臍孔上,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每天更換1次,15天為1個療程,一般3~5天見效。
注意
1.貼敷的部位要按常規消毒,通常用75%的乙醇棉球行局部消毒。
2.貼敷的部位應做好外固定,防止藥物脫落。
3.不要連續使用多個療程,防止因藥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膚潰瘍,影響繼續治療。
4.孕婦禁用。
5.用此法7~10天后仍無效者,宜改用其他療法。
【用法】將上藥以等比例研成粉末,每次用最約15g,用水調成糊狀,貼在臍孔上,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每天更換1次,15天為1個療程,一般3~5天見效。
川芎郁金散
【組成】膽南星、川芎、郁金。
【用法】將上藥以等比例研成粉末,每次用量約15g, 用水調成糊狀,貼在臍孔上,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每天更換1次,15天為1個療程,一般3~5天見效。
丹芍散
【組成】丹皮、川芍、赤芍。
【用法】將三藥粉碎,等比例用雞蛋清調勻,貼在臍孔上,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每天更換1次,15天為1個療程,一般5~6天見效。
膝龍散
【組成】牛膝、丹參、地龍。
【用法】將三藥粉碎,等比例用生薑汁調勻,貼在臍孔上,外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說明】睡前使用,每天更換1次,15天為1個療程,一般3~5天見效。
注意
1.貼敷的部位要按常規消毒,通常用75%的乙醇棉球行局部消毒。
2.貼敷的部位應做好外固定,防止藥物脫落。
3.不要連續使用多個療程,防止因藥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膚潰瘍,影響繼續治療。
4.孕婦禁用。
5.用此法7~10天后仍無效者,宜改用其他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