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女人>正文

中年女性要常保平衡通暢

中年女性朋友怎樣才能留住美麗健康, 避免因心神失養、肝腎虧虛而過早衰老呢?最重要的一條是學會並保持“平衡通暢”。

從中醫學角度大致可將此類病例分成四類:氣血虧虛、顏面失榮的“黃臉婆”型;濕熱內蘊、濁氣薰蒸的“青春痘”型;心神不寧、肝不藏魂的“不眠夜”型;精血不足、沖任衰弱的“停閉經”型, 這些都是打破平衡的表現。

平衡失調就會罹患疾病

上面幾種常見內分泌失調證型, 彼此看似沒關聯, 實際上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病機, 就是中醫所說的機體失去了平衡與通暢。 要瞭解“通暢”, 首先要知道人體存在的各種“道”。

這裡的“道”, 是指道路、路徑、通道。 而女性常見的有“氣道”、“穀道”、“脈道”、“血道”、“經道”, 在正常情況下, 這些“道”都是保持通暢的, 如果發生障礙, 就可能有種種異常變化。 如“經道”不暢, 可出現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等病變;“穀道”不暢, 可表現大便乾燥、濁氣上熏、面色灰垢、頭昏不清等情況;若“血道”不暢, 可呈現面色萎黃、頭暈心悸、失眠脫髮等病症。

同時, 中醫學說的平衡, 是以陰陽平衡為大綱, 統領氣血平衡、升降平衡、出入平衡等。 如果人體平衡的環境被打破, 就會引發疾病。 例如升降平衡失常, 就會導致噯氣、嘔吐, 或腹脹、泄瀉等病證。

“黃臉婆”源於氣血虧虛

貧困年代, 營養不良的“黃臉婆”比比皆是。 如今, 經濟發展了, 生活水準提高了,

為什麼還有相當數量的“黃臉婆”存在呢?其主要原因是攝入的食物未能通過脾胃充分腐熟、消化、吸收, 導致顏面失去榮養, 缺少紅潤光澤。 皮膚顏色是先天決定的, 但是顏面是否有光澤則是健康與否的指征, 是可以通過飲食、藥物調理而改變的。 女子“六七, 三陽脈衰於上, 面始焦, 發始白”。 “六七”即42歲, 這個時期, 女性氣血開始虛弱, 陽脈不足, 面色逐漸憔悴, 頭髮慢慢變白。

既然氣血開始虧虛, 就應當服用調補氣血的藥物, 最常用的就是當歸補血湯, 用黃芪補氣以生血, 當歸養血以榮顏, 可在煲湯時加入這兩味藥物, 每次加黃芪30克, 當歸15克。 同樣是面色萎黃的女性, 如果是49歲的人, 則當以調補精血為主。 女子“七七, 任脈虛, 太沖脈衰少,

天癸竭, 地道不通, 故形壞而無子也”。 “七七”即49歲, 適逢女性閉經的年齡, 此階段最常出現的是肝腎不足、精血虧虛。 絕經期前後常用的中成藥有六味地黃丸或知柏地黃丸, 同時在煲湯時可加入鹿茸片5克, 枸杞子和太子參各15克。

心神失養常有“不眠夜”

失眠或多夢是困擾絕經期女性的常見病, 病人十分痛苦, 有的伴有脫髮、情志抑鬱等病症。 由於心之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或肝腎精血欠虧、魂不守舍, 都可導致失眠多夢的發生。 當失眠多夢病情較輕時, 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柏子養心丸;如果病情較重, 則應當請專業醫生診治。

多夢與失眠常常同時出現, 常常做噩夢, 夢見鬼怪, 病人十分恐懼。 中醫學認為, 這是肝血虛、肝不藏魂所致,

這樣的人在就醫時, 一定要向醫生說明夢的大致內容, 特別是出現難以啟齒的夢境時, 有病不諱醫, 以便醫者對症下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