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便秘, 很多人都自己買藥吃, 中醫認為, 便秘原因不同, 治療方法也不同, 下面我們來看看中醫辨證治療慢性便秘的方法。
長期便秘對人體有這4大危害
發生痔瘡:便秘時排便用力摒力, 直腸頸壓力增高, 阻斷靜脈回流, 使正常肛墊充血性肥大並反復向遠側移位, 其中的纖維間隔逐漸鬆弛, 直至斷裂並伴有靜脈叢淤血、擴張、融合, 甚至夾雜細小的動、靜脈瘺, 最後形成痔瘡。
加重心腦血管疾病:便秘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齡患者, 排便時用力過大, 會使血壓升高, 機體耗氧量增加, 很容易誘發腦溢血、心絞痛、心肌梗死,
形成腹疝:便秘時, 因排便用力過大, 腹內壓突然增高, 腹內臟器如小腸等經腹壁薄弱處向身體表面突出, 可形成腹疝。
有損美容:長期便秘, 有害物質再吸收入血, 導致皮膚粗糙, 無光澤, 形成痤瘡、色素沉著、顏面色斑等。
中醫辨證治療慢性便秘
1、脾虛氣弱型
表現:便幹如栗, 上廁所時努力排便卻沒有力氣, 伴有汗出、氣短, 便後疲乏, 肢倦懶言。
藥物:治療上應補中健脾, 益氣通便。
2、腸道實熱型
表現:大便幹結、腹脹腹痛、面紅心煩、口幹口臭。
藥物:應清熱祛積、瀉下通便。
3、腸道氣滯型
表現:大便幹結、不暢, 有便意卻排不出, 伴胸脅悶脹、疼痛。
藥物:治療時應順氣導滯、理氣通便。
4、脾腎陽虛型
表現:小腹冷痛、小便清長、四肢不熱、喜熱怕冷、腰脊冷重。
藥物:在治療上應健脾補腎、溫潤通便。
5、津枯血少型
表現:大便幹結呈球狀, 口幹少津, 形體消瘦, 顴紅, 手足心熱;或面色淡白無華, 心悸健忘, 頭暈目眩。
藥物:治療上應滋陰補腎, 養血潤燥。
中醫教你這樣治療便秘
1、大黃膏熱敷方
材料:大黃適量, 黃酒少許。
用法:將大黃打碎, 研成粉末。 將10克的大黃粉用黃酒調成軟膏狀。 將此藥膏敷於肚臍處, 用紗布覆蓋, 並用熱水袋在此藥膏上熱敷10分鐘。 可每日換藥1次。
功效:此方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
2、硝皂敷方
材料:芒硝9克, 皂角少許。
用法:把皂角研成細末;將芒硝用清水溶解成藥膏狀, 調入皂角末。 將此藥膏敷在肚臍處, 用紗布覆蓋, 用膠布固定。 可每日換藥1次。
功效:此方具有瀉熱通便、潤燥軟堅的功效。
3、桂萸巴豆敷
材料:巴豆、肉桂各1克, 吳茱萸3克, 生薑汁少許。
用法:將巴豆、肉桂和吳茱萸一起研成細末, 用生薑汁調成糊狀。 將此藥糊加熱後敷於足三裡穴和肚臍處。 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10釐米(3寸), 距脛骨前脊1橫指處。
功效:此方具有利水破積、溫中通便的功效, 多數患者在用藥6-24個小時後即可通氣排便。
提示:巴豆毒性強, 不可內服, 也不要讓小孩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