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如何看待中暑 如何做好相關預防

夏季太過炎熱, 中暑也發生的比較普遍。 中暑之後, 人會特別難受, 除了做好防曬, 中醫還有哪些方法, 可以幫助我們防中暑呢?

中醫怎麼看待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 由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 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其常見的誘因。

中暑常見症狀包括發熱、乏力、皮膚灼熱、頭暈、噁心、嘔吐、胸悶、煩躁不安、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等。 重症病例有頭痛劇烈、昏厥、昏迷、痙攣等。 主要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3種情況。

高溫環境下, 人們首先可以出現“先兆中暑”, 表現為多汗、口渴、無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動作不協調等。 這時如果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 補充水和鹽分, 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如果上述症狀加重, 則輕症中暑症狀, 患者的體溫升高到38℃以上, 面色潮紅或蒼白, 大汗, 皮膚濕冷, 脈搏細弱, 心率快, 血壓下降有可能是輕度中暑, 需要及時處理, 並休息幾個小時。

重度中暑時, 大多數患者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昏迷。 此前患者常有頭痛、麻木、眩暈、不安或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肢體不能隨意運動等, 皮膚出汗停止、乾燥、灼熱而緋紅, 體溫常在40℃以上。 重症中暑症狀, 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

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

如何防中暑

防中暑:泡中藥涼茶當飲料服用, 有一定防中暑的作用。 可參考以下配方:金銀花8克、白菊花8克、淡竹葉5克、白參10克、藿香4克、豆卷10 克、用1200-1500毫升開水浸泡約1小時, 冷後適當飲用, 但陽虛之體(畏寒怕冷、四肢不溫、拉稀等)的人應少用或不用。 出汗多時, 應注意補充水分和 鹽分, 一般1000毫升冷開水中加0、9克食鹽飲用。

治中暑:輕、中度中暑, 中醫稱為暑濕傷表感冒, 以身熱、汗出、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心煩口渴、胸悶脘痞等為主要症狀。 可用清暑祛濕解表 法, 藥用香薷5克、扁豆15克、厚樸5克、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鮮荷葉20克、鮮蘆根15克加減煎水服。 暑熱偏盛者可加黃連、山梔, 濕熱盛者可加豆卷、藿香。

此外, 服用人丹、藿香正氣水也有一定作用。 重度中暑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中醫4大穴位防中暑

1、關沖穴

關沖穴位於手無名指末節尺側, 距指甲根角0、1寸處。 常按壓揉捏此穴有瀉熱開竅、清利喉舌、活血通絡的作用。 當出現頭暈、頭痛、口渴、噁心、欲嘔等中暑症狀時, 患者自己或其家人可用大拇指指腹按揉此穴, 最好用指甲尖掐、壓, 要有一定力度, 能夠感到發麻脹痛, 堅持半分鐘到1分鐘, 然後再按壓另一隻手。

2、少沖穴

少沖穴位於小指末節橈側, 距指甲角0、1寸處。 取此穴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俯掌的姿勢, 因為此穴位於小指指甲下緣、靠無名指橈側的邊緣上。 常按揉此穴有生髮心氣、清熱熄風、醒神開竅的作用。 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左手小指指甲兩側的凹陷處,

以垂直方式輕輕揉捏此穴位。 值得注意的是, 此穴是腦部的反射區, 要慢慢地揉捏, 不要用蠻力, 左右手可互相揉捏。

3、中沖穴

中沖穴位於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 常按揉此穴有醒神開竅、清心瀉熱的作用。 當出現頭暈、口渴、噁心、心悸等中暑症狀時, 患者自己或其家人可用大拇指指腹按揉此穴, 最好用指甲尖掐、壓, 要有一定力度, 能夠感到發麻脹痛, 堅持半分鐘到1分鐘, 然後再按壓另一隻手。

4、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 當第一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常按揉此穴有平肝泄熱、疏肝養血、清利下焦的作用。 當出現頭暈、口渴、噁心、心慌、胸悶等中暑症狀時, 患者自己或其家人可用大拇指及時按壓此穴,

最好用指甲尖掐、壓, 要有一定力度, 能夠感到明顯的發麻脹痛, 堅持半分鐘到1分鐘, 然後再按壓另一隻腳。 或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沖穴, 3分鐘後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沖穴3分鐘, 反復做2~3次, 共10~15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 凝血功能障礙者慎用;孕婦禁用。 因此, 不想遭受中暑困擾, 就要提早防範。 中醫穴位防中暑有很好的效果, 中醫4大穴位防中暑, 再熱也不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