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叫共濟失調

一、什麼叫共濟失調

二、共濟失調的病因

三、共濟失調症的治療方法

什麼叫共濟失調

1、什麼叫共濟失調

人體的正常運動,是在大腦皮質運動區,皮質的基底核,前庭迷路系統,深部感覺、視覺等共同參與下完成運動的平衡和協調,稱為共濟運動。 這些結構的病變導致協調發生礙,稱為共濟失調。

2、共濟失調的預防

多注意飲食,注意生活起居。 若出現類似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 注意適當休息,勿過勞,掌握動靜結合。

宜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宜吃海產品、食用菌、豆類及其製品,宜吃魚類、乳類、芝麻醬、各種蔬菜和水果等食物。

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高脂肪飲食。

3、共濟失調有哪些症狀

少年脊髓型遺傳性共濟失調症:為最常見的一類遺傳性共濟失調,通常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早年起病常伴骨骼畸形。

臨床表現:青年期發病,緩慢發展,最早症狀步態不穩,步態蹣跚,站立時身體搖晃,醉漢似步態。 閉目難立征陽性。 肌張力低,膝踝反射消失。 病情逐漸進展雙上肢動作不靈活而笨拙,意向性震顫,出現小腦性構音困難,說話含糊不清。 下肢的位置覺和震動覺消失。

神經系統檢查發現:肢體共濟失調以下肢為主,行走和站立明顯。 多數患者有眼球震顫,水準眼球震顫多見,但垂直性、旋轉性均可見到,通常向外側凝視時最明顯。 肢體肌張力減低,下肢明顯,當錐體束受損出現病理反射。

感覺障礙不明顯,震顫覺可受影響。 少數患者可有原發性視神經萎縮。

輔助檢查:X線平片多有足和脊柱的畸形。 可有心電圖的改變如T波倒置,傳導阻滯或QRS波異常。

共濟失調的病因

軀幹共濟失調(姿勢性小腦性共濟失調),主要表現為患者的步態和姿勢(站立和坐時)平衡障礙,如站立不穩、起坐不穩、行走不穩、 Romberg征(睜眼、閉眼)陽性(不穩),上肢共濟失調不明、顯,眼球震顫常無。 定位診斷主要在小腦蚓部(原始小腦)受損害。 可見於ADCAⅢ型,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等。

四肢協調性共濟失調(運動性小腦共濟失調),主要表現為患者的肢體完成各項動作的平衡障礙,如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不准、辨距不良、輪替運動差、誤指試驗偏向病側,眼球震顫較多見(粗大),步態不穩等。

一般上肢比下肢的共濟失調嚴重。 定位診斷主要在小腦半球(新小腦)受損害。

全小腦性共濟失調,病損部位在原始小腦、新小腦、小腦核團、小腦傳人(出)纖維,臨床表現為軀幹、肢體、步態的共濟失調,可見於ADCAI型等。

共濟失調症的治療方法

藥物療法 腦神經營養藥、肌肉鬆弛藥、活血藥等。 包括構築和修復腦組織 (細胞 )的藥物,如卵磷脂 (包含磷脂醯膽鹼、腦磷脂、鞘磷脂等 ),能修復因外傷、出血、缺氧造成的腦細胞膜損害,保護神經細胞,加快神經興奮傳導,改善學習與記憶功能。

綜合康復治療如運動(體育)療法,包括粗大運動、精細運動、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訓練。

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認(鼻、耳等 )、訓練抓物、持物、 起坐、搖擺、扶行 (背靠牆、面朝牆)、原地運動(彎腰拾物、抬腳訓練、單腳獨立、原地起跳)、行、跑。 再如物理療法,包括神經電刺激療法、溫熱療法、水療法;還有作業療法即能力訓練。

共濟失調目前除一般支援療法外可用針刺治療,體療及肢體功能鍛煉,也可有各種B族維生素、胞二磷膽鹼肌注、口服卵磷脂等。 晚期患者應注意預防各種感染。 弓形足可行矯形手術或穿矯形鞋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