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熬夜
人到中年, 由於工作任務繁重, 特別是各類腦力勞動的人如工作上長期硬拼, 生活上長期熬夜, 就可能引起因神經系統過度緊張, 而導致的失眠、潰瘍病、高血壓、冠心病等。 此外, 長期睡眠不足, 還會造成大腦受損, 促使早衰。
2三餐挨餓
有些中年人因工作忙或生意難以脫身, 長時間連一口水都顧不上喝, 不吃早餐更是常事, 長期下去會導致水分、營養缺乏症, 促發腦血栓和尿結石症。
經常挨餓不進食, 還會引起胃潰瘍, 誘發低血糖, 甚至引起昏迷、休克。 相反, 經常饑不擇食、暴飲暴食,
3玩樂傷身
輕鬆、健康、適度的娛樂活動, 可以調節人的神經, 陶冶情操, 有益健康。 但玩樂過度, 會使體內維生素A消耗過多、視力下降、神經疲勞。 所以, 中年人玩樂應適可而止, 更應注意文明雅趣和輕鬆舒暢。
4病痛拖延
不少中年人時常感到活得很累, 經常出現頭暈、乏力、胸悶、胃痛等, 還滿不在乎地拖延就醫, 結果小病熬成大病, 輕病拖成重病, 以致失去治療的良機。 若身體有病兆, 不可諱疾忌醫, 應該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
中年養生從養成這幾個習慣開始臨床上不難看到這樣的現象, 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正趨於年輕化。
而乳腺增生、子宮肌瘤, 還有甲狀腺疾病、失眠、神經性頭痛、抑鬱症等問題, 也困擾著越來越多的女性朋友。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 這些疾病很多與情志有關。 現代女性有三大特點:一是精神需求高, 生活、工作難以得到滿足感;二是情緒波動大,
因此, 養生應從中青年開始, 抓住重點, 防患於未然。 對男性來說, 最好從年輕時就養成熱愛鍛煉的習慣, 不要中了“煙酒”的招;推掉一些不必要的餐桌應酬, 而可以用結伴健身、郊外遠足等方式, 打造人脈圈。 女性朋友則要學會給自己減壓, 不要完全被生活、工作的瑣事困住, 每週可給自己留出一段時間, 與閨蜜逛街、談心等, 以免將不良情緒積壓在心裡。 寬容和理解他人, 知足常樂。
無論何種年齡、性別, 健康的生活習慣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 一日三餐要按時, 不要經常變換。 同時根據中醫的“順應四時”觀點,
其次, 堅持健康飲食。 中醫認為, “高粱原味, 足生大疔”。 飲食合理最好的辦法是在家吃飯, 做到葷素搭配、食量適度。 人到中年後, 還要有意識地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 延遲中、老年人疾病的發生。
再次, 把運動融入生活。 在我看來, 最好的運動是散步和爬樓。 可以與工作或生活結合起來, 比如上班少坐兩站地, 回家爬幾層樓等。
最後, 保持樂觀情緒。 上班時要精力集中工作, 下班後要學會休息與放鬆。 遇到問題要換位思維, 多想積極向上的一面, 善於思考, 並善於傾訴, 只有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