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麻痹症危害大 四大後遺症都可怕

小兒麻痹症是一種我們熟悉的疾病, 它也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所帶來的後遺症會終身影響到患兒, 所以我們要對這樣的疾病引起足夠的重視, 特別是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和後期的康復訓練。

小兒麻痹症危害

1、關節異常:小兒麻痹症會引起患者肢體出現不同程度癱瘓, 若肢體長時間不活動就會造成患肢骨骼、肌肉及其他軟組織發育遲緩, 甚至退化, 而導致患肢短小、細瘦, 甚至發生脫位, 最終影響患者正常站立和行走。

2、呼吸系統異常:多發生於延髓麻痹後, 可出現繼發性支氣管炎、肺炎、肺不張等疾病,

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喘息、胸悶及胸疼等症狀。

3、足內翻:小兒麻痹症可引起部分支配肢體的肌肉癱瘓, 造成肌肉力量的不平衡。 支配足外翻的肌肉出現癱瘓, 而支配足內翻的肌肉未癱瘓, 造成足外側無力, 而內側有力, 便會形成足內翻, 影響患兒站立和行走。

4、癱瘓肌肉:日益萎縮和纖維化, 肢體逐漸發生畸形, 其原因是肌肉功能的不平衡, 患肢的使用不當和負重不均勻, 以及骨骼在異常體位發育和生長遲緩等。 早期的畸形尚能糾正, 晚期由於發生相應關節攣縮, 使畸形固定, 難於糾正;甚至發展為骨關節變形。 常見的有:足部的馬蹄內翻、馬蹄外翻、仰趾、高弓、爪形趾:膝部屈曲、反屈、外翻、內翻;髖部屈曲、外展、外旋;脊柱側凸;上肢以肩部外展功能喪失為主,

肘及手部畸形較少。 上述各種畸形的癱瘓分佈和程度不一, 最嚴重者是臀肌以下的廣泛癱瘓, 可出現蹲行甚至爬行和只有小量活動。

小兒麻痹症後遺症

1、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為隱形感染者。 感染後無症狀出現, 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 不產生病毒血症, 不浸入中樞神經系統, 但從咽部和糞便中可分離出病毒, 體內可查到特異性中和抗體。

2、約占感染者的1~2%會有癱瘓現象, 其特徵為在無癱瘓型臨床表現基礎上, 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質, 腦及腦神經的病變, 導致肌肉癱瘓。

3、脊髓灰質炎病毒侵入中樞神經系統, 且迴圈神經纖維散佈全身, 可在發病之初出現此期症狀, 但多數患者可在前驅期後有1~6日無症狀或症狀減輕,

而後進入此期。

4、頓挫型約占4~8%的患者, 病毒侵襲全身非神經組織。 臨床症狀缺乏特異性, 可出現上呼吸道炎症狀, 如不同程度發熱, 咽部不適, 咽充血及咽後壁淋巴組織增生, 扁桃體腫大等;胃腸道症狀, 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 腹部不適等;流感樣症狀, 關節、肌肉酸痛等。 症狀持續1~3日, 自行恢復。

小兒麻痹症康復訓練

1、訓練應一步步來, 不可操之過急。 活動次數由少到多, 關節活動範圍由小到大, 使用的力量由輕到重。 訓練量逐步增加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任何訓練都不應該引起明顯疼痛。 有時訓練中可產生輕微疼痛, 但在停止活動後, 疼痛應消失。 如果訓練時發生嚴重疼痛, 休息後又不消失, 常常是操作的信號,

要停止訓練。 如果訓練後疼痛劇烈, 甚至出現下肢浮腫, 表明運動過量, 也應該暫時停止訓練。

3、訓練不應感到疲勞。 如有疲勞感覺時, 應休息5-10分鐘再訓練, 以免過度勞累造成傷害。

4、掌握適當的訓練尺度、數量和方法。 訓練量不夠, 無明顯效果;而訓練過量又可造成肢體的損害, 比如:肌肉拉傷、關節腫脹、骨折脫位等等。 所以必須掌握好這個尺度, 訓練量要適當。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