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喘證的問診

喘為呼吸艱難氣促, 甚或張口抬肩, 不能平臥。 喘多併發於各種急慢性疾病中, 當喘成為這些疾病中的主症時即稱為喘證。 六淫侵襲、七情失調、飲食不節、水飲瀦留等皆可引起喘證, 然而喘證發生的根本原因與肺之宣肅、脾之運化、腎之攝納功能失調有關。 《濟生方》說:“……將理失宜, 六淫所傷, 七情所感, 或因墜墮驚恐, 渡水跌僕, 飽食過傷, 動作用力, 遂使髒氣不和, 營衛失其常度, 不能隨陰陽出入以成息, 促迫於肺, 不得宣通而為喘也。 ”喘證發展到危重階段, 則見喘促加劇, 煩躁不安, 汗出如油, 口唇青紫, 四肢不溫,

脈微欲絕的危脫證候, 甚則導致死亡。 總的治療原則是宣肺降氣, 化痰定喘。

西醫的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肺部感染、肺氣腫、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或心力衰竭過程中出現以喘為主症時, 屬於本病範疇。

(一)問診要點

本病通過問診瞭解到, 在各種急慢性疾病發展過程中, 當喘成為這些疾病的主症時即可診斷為喘證。 同時應詢問喘的程度, 痰的有無, 痰的性質, 有無咳嗽, 有無其它明顯不適, 如有無喉間哮鳴, 有無腫脹等, 應與哮證、肺脹相鑒別。

本病以喘為主症, 應通過瞭解喘、痰的性質及伴隨的全身症狀以辨其虛實寒熱, 陰陽表裡。 如喘促氣急, 伴痰多色白為痰濁壅肺;痰粘稠而黃為痰熱阻肺;痰清稀色白伴惡寒發熱,

頭身疼痛為外寒內飲, 無, 伴胸脅脹痛, 咽喉如梗為肝鬱氣滯。 如喘促氣短, 伴自汗畏風, 易患感冒為肺氣虛;伴自汗畏風, 腹脹便溏為肺脾兩虛;伴腰酸冷, 面浮脛腫為腎陽虛衰;伴腰膝酸軟, 口乾麵赤, 潮熱, 盜汗為腎陰不足。

(二)分型問診

1.痰濁壅肺

問診:喘促咳嗽, 痰多粘膩, 咯吐不爽.伴胸中滿悶.或兼嘔惡。

治“法化痰宣肺, 降氣平喘。 方用三子養親湯合二陳東加杏仁、炙麻黃。

2.痰熱阻肺

問診:喘咳氣急, 痰粘稠色黃, 或痰中帶血, 伴有渴喜冷飲, 大便秘結, 汗出發熱。

治法:清熱化痰, 宣肺定喘。 方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東加味。

3.外寒內飲

問診:氣喘咳嗽, 咯痰清稀, 伴惡寒發熱, 頭身疼痛, 無汗, 口不渴。

治法:溫肺化飲, 解表散寒。 方用小青龍湯。

4.肝鬱氣滯

問診:喘促氣急, 無痰亦無聲, 伴胸脅脹痛, 咽喉如梗, 精神抑鬱, 急躁易怒, 善太息。

治法:疏肝解鬱, 降逆平喘。 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四磨飲。

5.食積喘逆

問診:喘急胸滿, 惡食飽脹, 伴有嘔惡噯氣, 大便或溏或結。

治法:消食化積, 化痰定喘.方用保和丸加味。

6.肺氣虛

問診:喘促氣短, 言語無力, 咳聲低微, 伴有自汗畏風, 易患感冒。

治法:益肺定喘。 方用補肺東加減。

7.肺脾兩虛

問診:喘促氣短, 咳聲低微, 食少納呆, 食後或下午腹脹, 便溏或不成形, 伴有面色萎黃, 肌肉消瘦, 自汗畏風。

治法:健脾益氣, 補土生金.方用六君子東加減。

8.腎陽虛衰

問診:喘促氣短, 動則喘甚, 氣不接續, 痰多清稀, 腰酸肢冷, 面浮脛腫, 伴有精神委靡, 自汗出, 夜尿多。

治法:補腎納氣,

輻陽利水。 方用金匱腎氣丸合真武東加減。 若兼見喘促加劇, 煩躁不安, 汗出如油, 四末發涼, 面唇青紫, 脈微欲絕, 為陽氣將脫之危候, 急治以回陽救逆。 方用參附東加龍骨、牡蠣, 並服黑錫丹。

9.腎陰不足

問診:喘促氣短, 動則喘甚, 腰酸耳鳴, 口乾麵赤, 五心煩熱。 伴潮熱, 盜汗, 尿黃。

治法:滋陰填精, 納氣定喘, 方用七味都氣丸合生脈散。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