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有時候夢多有時夢少

很多人認為晚上做夢會降低睡眠品質, 影響身體健康。 其實, 做夢對人是有益處的, 如果善於利用夢還可以幫助我們改善睡眠, 平衡心境。 睡覺做夢並不代表睡眠品質不好, 而是身體調節的一種必然現象。

夢是怎樣形成的?

有學說認為, 做夢是睡眠時腦神經細胞抑制狀態不深, 還處於“工作”(興奮)狀態。 一旦接受到來自體內外的各種刺激, 相應的記憶痕跡便“復活”過來, 於是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夢境。

例如, 在睡眠時, 如果尿急會夢到上廁所, 聞到香味會夢見花園, 頭觸冰冷會夢見冬天, 聽到水聲會夢見下雨等。

也有人時常夢見狗咬腿, 後經診斷, 是腿部患有疾病。 這都是身體接收到體內外的刺激, 發出神經衝動, 傳到大腦皮質相應的神經中樞部位, 引起神經細胞興奮造成的。

如果是白日的思念, 例如, 接到遠方親人的來信或正在準備考試, 也可能會在夜裡夢見和親人相聚或正在緊張應考。 這是因為大腦皮質相應部位的神經細胞興奮強度過強, 在睡眠時得不到充分的抑制, 繼續處於興奮活動狀態的緣故。

一般來說, 白天多焦慮、恐懼, 或處於疲勞、空腹、高熱狀態, 受到聲音與物理性刺激, 氣壓與氣溫顯著變化時, 都容易做夢。

做夢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根據腦電圖的表現, 我們可以把睡眠分不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兩種。

慢波睡眠時感覺暫時減退, 呼吸和心跳變慢、血壓和體溫稍有降低, 生長激素分泌增加, 是體力恢復的睡眠;快波睡眠時, 感覺進一步減退, 肌肉幾乎完全鬆弛, 血壓稍升, 呼吸快而不規則, 眼球快速運動, 大多數人在此時做夢, 是腦力恢復的睡眠。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而在睡眠時又有四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做夢, 如果按70歲算, 一個人有5-7年是在夢中度過, 可見夢與睡眠與人有著極大的關聯。

做夢對人是有益處的

睡眠做夢是一種人的本能, 具有修復和再生的作用。 在剝奪人的夢的實驗中, 研究人員通過腦電圖發現試驗者進入夢的狀態時將他叫醒, 結果發現, 試驗者很快就變得焦慮和煩躁。 夢還能調節情緒,

使人達到一種平衡。 夢是瞭解人類內心世界的一種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夢把我們平常壓抑的、內心衝突的、願望的東西都表現出來。 夢會反映出人內心的一些深層次的矛盾, 通過夢可以加深對自己的瞭解, 達到平衡自我的狀態。

科學家在實驗中還發現, 當慢波睡眠被剝奪時, 人只會產生疲勞感。 但當快波睡眠被剝奪後, 就極易患上抑鬱症。

為什麼有時候夢多有時夢少?

每個人每天晚上都是慢波與快波睡眠互相交替進行的。 如果一個人在慢波睡眠中醒來, 快波睡眠中的夢境已忘得一乾二淨, 他就覺得自己沒有做夢;要是在快波睡眠中醒來, 大多還記得夢中情節, 就覺得自己在做夢;每人每天都會做夢,

只是自己記不記得起而已。

有些夢也許會讓人處於恐懼、擔憂的狀態, 大家應該以平常心接受, 夢境並不等於現實或者能預兆些什麼, 遇到這種情況時大家不必緊張。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