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是初生兒時期常見的一種口腔疾患, 臨床以日腔及舌上佈滿白屑為特點。 本病的發生主要由於先天胎熱內蘊, 或口腔不潔, 感染穢毒之邪所致。 嬰兒口腔粘膜嫩薄, 邪熱熏灼, 則致白屑堆積, 形成鵝口瘡, 本病以早產兒及久病、久潤、體質虛弱的乳兒多見。 《諸病淵候論·鵝口候》說;“小兒初生, 日裡白屑起, 乃至舌上生瘡, 如鵝口裡, 世謂之鵝口, 此由在胎時受谷氣盛, 心脾熱氣熏發於口故也。 ”對小兒鵝口瘡的治療, 應根據臨床證候表現, 實熱者宜清熱泄火, 虛熱者宜滋陰潛陽。
本病西醫亦稱鵝口瘡。
(一)問診要點
本病以口腔、舌上白屑, 或白膜滿布, 狀如鵝口為特徵, 臨床證候表現輕重不一, 輕者除口腔舌上白屑外無其它症狀, 重者白屑可蔓延至鼻道、咽喉、食道, 甚至壅塞氣道, 妨礙哺乳, 啼哭不止。 本病應與口瘡鑒別, 並注意與凝於舌上的乳塊鑒別。 此外, 白喉假膜與鵝口瘡的白屑有近似之處, 應注意鑒別。
鵝口瘡的辨證主要根據口腔白屑的多少、性狀以及全身證候表現。 口腔白屑滿布, 面紅口渴, 便幹尿黃為實熱證;口腔白屑稀散, 口幹不渴, 手足心熱為虛火證。
(二)分型問診
1.心脾積熱
問診:口腔舌面滿布白屑, 周圍紅暈, 蔓延迅速, 面赤唇紅, 煩躁不寧, 叫擾啼哭, 口幹而渴, 流涎拒食, 大便秘結, 小便短黃。
治法:清泄心脾積熱。 方用清熱瀉牌散加減。
2.虛火上浮
問診:口腔舌面白屑稀散, 周圍紅暈不著, 時發時止, 遷延難愈, 口幹不渴, 精神困倦, 手足心熱, 食欲不振, 大便溏。
治法:滋陰潛陽, 引火歸元。 方用六味地黃湯。 可加用肉桂以引火歸元, 同時配合外用冰硼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