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小兒口瘡的問診

口瘡以口頰、舌邊、上齶等處發生潰瘍為特徵, 是嬰兒時期常見的口腔疾患。 引發本病的原因, 主要是由於外感風熱, 心脾積熱上攻而致, 亦有陰液虧耗, 虛火上炎而發。 《幼幼集成》說:“口瘡者, 消口赤爛, 此因胎稟本厚, 養育過溫, 心胖積熱, 薰蒸於上, 以成口瘡。 ”口瘡的治療原則以清熱解毒, 泄火通便為主。 若久病耗陰, 水不制火, 則應採用滋陰降火潛陽, 引火歸原的方法。

西醫的口腔潰瘍相當於本病。

(一)問診要點

口瘡的特點是口腔粘膜出現淡黃色或白色潰瘍, 周圍紅暈, 灼熱疼痛, 流涎, 重者常影響進食和吞咽。

本證在臨床上有實證和虛證的區別, 小兒以實證為多, 虛證較少。 臨證應注意與鵝口瘡、口糜等口腔疾患鑒別。

本病問診應注意瞭解有無發熱、疼痛、流涎、拒食、哭鬧等症狀, 其次要詢問患兒平素飲食情況, 有無便秘。 一般實證多表現為潰瘍較多, 甚則滿口糜爛, 周圍紅赤, 口臭流涎, 疼痛哭鬧, 便幹尿黃, 或伴發熱;虛證潰瘍一般較少, 稀散色淡, 不甚疼痛。

(二)分型問診

1.脾胃積熱

問診:口腔潰瘍較多, 周圍紅赤, 灼熱疼痛, 煩躁多啼, 拒食, 口臭, 流涎。 常伴有發熱, 大便幹結, 小便黃赤。

治法:清熱解毒, 通腑泄火。 方用涼隔散加減。 外用冰硼散或錫類散。

2.心火上炎

問診:口腔潰瘍較多, 舌上糜爛, 周圍紅赤疼痛, 煩躁易怒, 不欲進食。 伴口幹欲飲, 睡眠不實,

小便黃赤。

治法:清心泄熱。 通利小便。 方用瀉心導赤東加減。 外用冰硼散或錫類散。

3.虛火上浮

問診:口舌潰瘍或糜爛, 稀散色談, 不甚疼痛, 口流清涎。 伴口幹不渴, 精神疲憊, 手足心熱, 盜汗心煩。

治法:滋陰清熱降火。 方用六味地黃東加減。 外用珠黃散。

4.脾腎兩虛

問診:口舌生瘡, 時時流涎, 精神疲憊, 食少納呆。 小便清長。 大便溏薄。 本證多見於吐瀉之後。

治法:溫補脾腎, 引火歸元。 方用理中東加肉桂。 外用吳茱萸敷湧泉穴, 以引火歸元。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