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氣虛血瘀的科學內涵

血栓阻塞血管後血管收縮, 或動脈硬化阻塞血管後, 下游的血管和周圍組織生成三磷酸腺苷(ATP)的氧氣和營養成分減少、ATP合成酶相關蛋白低表達、ATP的降價增加, 導致ATP含量的降低。 ATP含量的降低不僅可引起細胞骨架的降解, 還可以影響細胞功能, 如心肌收縮功能降低和血管內皮細胞通透性增加等。 心肌收縮功能降低, 導致血行速度的降低, 可引起瘀血。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可導致血漿白蛋白和水液的漏出增加, 引起微血管周圍水腫。 血管再通後, 作為ATP降解產物的次黃嘌呤在次黃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

在再供應氧氣、水、營養物質的參與下, 產生負氧陰離子, 引發熟知的缺血再灌注損傷。

中醫理論中的氣包含了經肺吸入的氧氣、經胃腸吸收的營養成分, 以及生成的ATP。 血管阻塞後, 下游的缺氧、缺營養成分、ATP減少的狀態屬於氣虛的範疇。 由於氣虛導致的心功能降低、血行速度低下, 引起的微循環障礙屬於氣虛血瘀;由氣虛導致的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白蛋白外漏屬於氣虛不攝血。 補氣活血是中醫治療氣虛血瘀的有效治療方法, 補氣固攝是中醫治療氣虛不固攝的有效治療方法。

我們研究補氣活血複方中藥製劑芪參益氣滴丸及其主要成分對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心肌損傷和心臟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善作用,

研究了補氣固攝的複方中藥製劑生脈散對脂多糖引起的大鼠血漿白蛋白外漏的改善作用, 分析了氣虛血瘀的發生機理和補氣活血中藥的作用原理, 為缺血再灌注損傷和休克過程中的血漿白蛋白外漏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和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