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熱天氣、濕度大以及無風的環境條件下, 容易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等中暑症狀。 顱腦疾患的病人, 老弱及產婦耐熱能力差者, 尤易發生中暑。 中暑是種威脅生命的急診病, 若不及時的治療, 可引起抽搐和死亡, 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
伏天將至, 預防中暑應該特別注意, 夏季中暑臨床可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
1、先兆中暑
先兆中暑主要表現為頭痛、眼花、耳鳴、頭暈、口渴、心悸、體溫正常或略升高, 短時間休息可恢復。
2、輕度中暑
輕度中暑除以上症狀外, 體溫在38℃以上, 面色潮紅成蒼白、大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搏增快, 經休息後, 可恢復正常。
3、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也稱熱衰竭, 表現為皮膚涼、過度出汗、噁心、嘔吐、瞳孔擴大、腹部或肢體痙攣、脈搏快, 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熱甚至意識喪失。
古方中醫提醒:除病人中暑症狀外,

刮痧前一定要把手洗乾淨, 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順著刮, 用力均勻, 每次刮5~6遍或皮膚出現紫紅色刮痕為止。
多數病人刮後就可以感到頭腦清醒。 但如病情較重或刮痧無效, 則應及早找醫生診治, 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