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酒席上我們都可以看到打包的現象出現, 這樣既經濟又省了第二天的做飯的苦惱, 還節約了社會資源, 何樂而不為呢?剩菜打包, 真的是一舉兩得嗎?
權威聲音
剩菜打包, 總的來說是弊大於利, 因為蔬菜的營養成分隨著時間流失最多, 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會漸漸產生, 而葷菜因為富含蛋白質, 也是細菌的溫床, 容易變質。 在外就餐時, 最好只點足夠吃的食物, 既不浪費, 也不用打包。

醫學背景
一些水溶性的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B族等都不穩定, 加工過程中容易被破壞, 蔬菜在烹調後宜儘快吃完, 不然這些營養素將損失殆盡。 就色相而言, 放置時間久的蔬菜也影響食欲。
各種蔬菜加熱後在放置的過程中, 都不同程度產生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的含量隨放置時間延長而增高, 長期進食隔夜蔬菜, 增加胃癌發生風險。
葷菜雖然營養素性質較穩定,
很多人仍然沒有使用公筷的習慣, 餐桌上的剩菜幾乎集各人筷頭細菌之大成, 可發生幽門螺桿菌、甲肝病毒等食源性☆禁☆感染。 如果冷藏後再加熱不充分, 極易造成細菌性食物中毒, 危害健康。

專家支招
新鮮蔬菜儘量現炒現吃, 如果條件許可, 改掉中午將晚餐“帶下來”的習慣, 至少對蔬菜如此。
年糕、面皮、土豆等富含澱粉類食品最好在4小時內吃完, 因為它們的環境有利於葡萄球菌生長, 其毒素即使高溫也不能分解。 魚、肉類富含蛋白質, 是細菌良好培養基, 如果打包, 一定要放人冰箱冷藏, 食用前須充分加熱。
建議推行分餐制, 或養成使用公筷的習慣。
小心地雷
熟食品進入冰箱前須涼透, 不然, 食物中心的溫度來不及降低, 容易變質。 熱氣造成的濕度易滋生黴菌。
吃剩菜以不隔餐為宜, 儘量在5-6小時以內解決, 最忌再次冷藏和加熱。

共餐制可能會傳染哪些疾病呢?
甲肝——甲肝病毒。
傷寒——傷寒桿菌。
乙肝——乙肝病毒。
胃腸潰瘍——幽門螺桿菌。